大暑和小暑在什么季节(实用) 大暑和小暑在什么季节 夏季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意思是说,小暑为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三伏天是我国农历用来表达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时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内。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 古人认为,小暑就是小热的意思,到了农历六月中旬的大暑节气,天气才会大热。不过,实际上的情况并非如此。 小暑大暑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要说区别,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大暑之热更擅持久战。关于小暑,有一句顺口溜特别契合天气——“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热,天热,天天都热。”所以说,小暑不是小热,是很热,而且天天都很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热度最高、湿度最大的日子,三伏天的“伏”的意思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小暑节气的特点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 气候的特征是高温,低气压,高湿度和低风速。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因为夏天的白天比夜晚更长,所以阳光照耀时间也更长。 地表面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会增加每天在地面上积聚的热量,并且温度持续升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fc46a2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