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投桃报李 近读社会心理学,接触到“互酬效应”的概念。所谓“互酬效应”,就是诗经上所说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意指人们在思想、感情、行为、利益方面会有“礼尚往来”式的互动,它增强联系,促进和谐,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要素。投桃报李者,互酬效应之别称也,没想到一个古老的接通了现代人的生存哲学和处世原则。 在中华典籍里,崇尚投桃报李、情感互酬的文字和故事比比皆是。《礼记?曲礼上》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朱子家训》曰:“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增广贤文》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韩信不忘一饭之恩,伯牙摔琴以谢知音。再看当代,感动中国里的人物,故事各有不同,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却是他们共同的思想核心。 我们民族如此崇尚投桃报李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认真践行投桃报李的道德准绳,我们就可以化敌为友,把无情化为有情,爱会在投桃报李中始终不渝,社会也会在这种投与报的转化中更加和谐有序。 其实,投桃报李也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唐太宗推行“恩威并举”的政策,以金枝玉叶的公主为“桃”,投向松赞干布,结果收获民族和解之“李”。非洲许多国家贫困之极,我们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向他们送去经济之“桃”,于是我们获得了国际舞台上广泛支持的政治之“李”。大陆与中国台湾对立多年,我们摒弃前嫌,主动示好,终于迎来两岸关系的春暖花开,实现了桃李互酬。 也许有人会说,我投之以桃,对方没有反应,甚至扔我一只烂柿子,一块砖头,那可怎么办?这样的可能或许是有的,君不见网络世界里此起彼伏的“彭宇案”,在本质上它们都是对投桃报李的道德准则的挑战。但是,我劝读者诸君不必谈虎色变,因噎废食。一则我们行善示好只是出于本能,原本就不是一种交易;二则情感互酬是人类的普遍规律,天良泯灭者毕竟是少数;三则凡事都有风险,不计风险的投资更显投资者的气度。 日前中国台湾军事部门负责人在美国声称,如果大陆武力犯台,台方将攻击大陆港口等重要军事目标。针对煽动敌意对抗的行为,国台办发言人仅以“既不符合事实,也难以理解”应之,投桃者如此回应烂柿子的回报,气度可见一斑。 近日,武汉《长江日报》报道,一条被救小蛇三年后回到农夫家里,村民齐夸义蛇。动物尚知报恩,人若不知情感互酬,又何以为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4b2ed0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