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美好时代 作者:暂无 来源:《国企管理·石油经理人》 2018年第11期 老李,祖籍北京昌平,1980 年,18 岁的他为了摆脱在家种田的命运,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来到大庆,成为一名管道人。虽然摆脱种田的辛苦是少年时的心愿,但30 年过去了,老李依然时常自嘲:我就是一个农民。 师徒父子 刚到大庆那会,老李学的是电工,他的师傅姓王。说是师傅, 其实更像是父子。听老李的爱人说,那个时候工资低,老李仅有的两身好一点的衣服都放在师傅家里,师娘帮忙收着,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穿。当年,在老李找对象的问题上,王师傅一家更是没少操心。最后,也是师娘撮合,才促成了姻缘。后来,老李有了孩子,他爱人还时常去王师傅家用缝纫机给孩子们做衣服。 如今,王师傅早已退休了,老李也做了爷爷,但每年春节的时候,老李都会去看望师傅,从未间断。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难体会师徒父子这个词语的真谛,但着实羡慕这样朴实而又深厚的感情。 青春年华 2017 年搬家的时候,在老李家书柜的角落发现了一本1998 年的工作日志。泛黄的纸张,蜡纸版印刷的铅字,一下子给人带回了那个年代。98 年的特大洪水,也考验着时任太阳升站党支部书记的老李。 那年7 月底,老李向公司领导请假,携全家回河北廊坊探亲去了。8 月初,他在电视中看到嫩江发生历史特大洪水的消息后,立即打电话询问站里防汛情况,放下电话,他就想返回站里。那个时候,老李的妻子得了胃出血还在住院,看他急得团团转,妻子就主动要求出院,买票回大庆,路上用药顶着,回去再治疗。就这样,老李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泵站,顾不得一路颠簸,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在江安、茂兴、大兴等各个抗洪关键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这段经历,在现在的孩子看来,有点傻气。可是,如果你也成为了一名管道人,你就会明白,什么是责任,会明白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管道人就是这样坚守过来的。 漠大岁月 12010 年,国家能源进口的东北通道——漠大线投产。48 岁的老李,被派遣到加格达奇分公司工作。大庆、加格达奇、北京、济南,老李家四口人的工作地点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 大兴安岭深处,茫茫林海雪原,极寒天气,漠大线总是和这些关键词相关联。主管宣传工作的老李,将管道人的艰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拍宣传片,记录漠大管道人的身影;编撰报告文学,记录漠大管道人的事迹;总结企业文化,提炼漠大管道人的精神。在老李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北纬53 度文化已经成为了漠大管道人的名片。 2017 年年底,漠大二线开始投产。13 天时间,15 篇大型报道,接待媒体,筹备投产庆典,老李圆满完成了投产期间的宣传任务,为他的漠大岁月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老骥伏枥 2018 年年初,老李接到公司的命令,到承德扶贫去。孩子们都担心山区生活太辛苦,但老李却说:“我这是又回去当农民了,挺好的。”老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帮村民种土豆,扒苞米,和村民一块盖房子,老李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员。在和村民相处的过程中,老李深深地感觉到长期的贫穷,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麻木。于是,组织拔河比赛、给村民放电影、在村里悬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条幅,让村民们的心活起来;给孤寡老人送生日蛋糕,给残疾却又坚强的村民送上《唐诗三百首》,让村民的心暖起来…… 当农民, 却又不能只当农民。从3 月初去到承德,老李不间断地走访贫困家庭,工作队填写了近万张表格。老李的朋友圈也成了他宣传小山村的阵地。以前干宣传工作的优势在此刻都显现出来了,他联系当地县电视台,给小山村拍了第一条宣传电视片;自己给小村庄拍了许多宣传照片;给村里的马铃薯找到了销售渠道…… 老李这近40 年的经历,见证着管道事业的发展,也见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40 年间,他亲身经历了管道的自动化升级,国家能源进口通道的构建,精准扶贫……但不管何时,老李都不曾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一路走来,他用农民的质朴、乐观、坚韧做好每一件小事,踏踏实实地守好每一个岗位。 如今,老李又在为村里冷棚种植的项目奔波着。 (作者单位:济南分公司党群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2aef6e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