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简答

时间:2022-04-13 12:26: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答

5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答:1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3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

5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答: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是因为他们: (1)崇尚自由,反对干涉。 (2)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3)倾向中道3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答:保守主义把财产私人所有看得至关重要,在它看开,财产私人所有给人产以安全和掏政府控制的手段;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尊重法律,尊重他人财产。此外,财产也是人的个性的外化,人们总是用其所有来定义和评价一个人。最后,财产私人所有会增进人们的权利和责任意识。 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答: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什么?答: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是:(1)具有普遍的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因而也必然是一个冲突频度大为啬的社会。(2)实现高度的政治制度化,稳定性是良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实现稳定性就需要有一种解决利益冲突的稳定机制。(3)存在有效的协商机制,有效的协调(或者说讨价还价)制有助于在合理的秩序范围内促成合作。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56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答: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的影响有:1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一定的制约。2全球化对政府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4、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政治文明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政治秩序。现代政治文明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秩序原则。政治文明意味着人类合作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它的根本原则就是秩序。这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法治。它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法律规范秩序和法律社会秩序。(二)自由原则。自由是政治中的基本价值之一,它体现在政治上有如下几个含义:1个人的自由权。包括诸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通信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等。2有限政府。自由原则还要求实施有限政府。(三)平等原则。平等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与古代社会的等级形成尖锐的对立。平等原则在政治上有如下两个基本含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民主。(四)宽容和理性精神。宽容和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实质。它包含如下内容: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2妥协精神。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就有的责任。

45宽容和理性精神体现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答:1尊重不同的思想和信仰,不过宽容是有限度的,它的限度在于要求对方必须尊重既有政治秩序,在政治上取得政治共识;2)妥协精神;3每个人在行动与言论时应当考虑其后果,并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了更高的要求。3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主民化。4全球化对后发展国家的政治文化造成了双重影响。

42、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答:原因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过程中,通过两种途径产生经济上的分配不公,而引起政治不稳定。其一,从长远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能创造出比传统社会更为平等的分配方式,但在短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很容易扩大贫富之间的差距。其二,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分配观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怀疑一些在传统社会中看来是顺乎自然的分配方式的公正性,且期望能有一种新的公正合理的分配方式出现。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当现代化加速体制转轨、社会关系调整和生活改善的步伐时,处于变革社会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社会的期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造成的政治不稳定。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或者试图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人,者试图谋求势力范围,从而干预后期现代化国家的内政,这使得政治不稳定的局势更加复杂。

3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答:政治选举的意义有以下几方面: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依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4)具有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是建立在政治共识之上的执行国家意志的组织,一个高效而廉洁的政府能够将人们稳定的政治共识付诸实现。

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它的内容包括: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国家权力接受人民监督,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明确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民主权得到法律保障。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答:治原则一般以下内容:(1)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2)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3)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4)依法治国: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答: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如下原则要求:1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2权力制约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3)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三大原则构成了宪法精神的统一体,成为现代国论述

3试述划分“公权”“私权”的意义。答:“公权”与“私权”的划分是对“权威”与“自由”关系的界定和确认,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如下:1“公权”“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须由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5)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以下几种:1价值论的解释: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2神学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认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5决策论的解释: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答: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二是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并因此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三是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具体说来,人民主权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权力制约是国家运行的基本方式,法治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保障。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其主要是: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答: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现代民主是一种“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社会权力的多中心和组织的多元化为特征。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民主的健康发展总是在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利益阶层之间不断协调和妥协的过程中展开的。

是公民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力进行侵害。如果对“公权”“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3)对“公权”“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公权”“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力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和“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




5、试述人民主权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1)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

9、试述“善治”模式的特征。答:作为当代的治理模式,善治模式与传统的统治模式既有联系,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的来说,善治模式具有如下特征:1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公共权力不再被政府所垄断,使得政府与其他公共权力中心

16试述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内容。答:宪政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1扩大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范围,并且通过立法的完善,形成法制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网络;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政建设的根本要求。宪政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宪法阶段,而应当在各种普通立法中体现基本权力。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经由公民普选产生和更换这一法定程序,任何非经公民普选而产生的国家机关的更换均被视作非法。(2)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3)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4)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之间不再来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依赖互动的新型关系。2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善治与市场、社会自治组织、会中介组织、社会独立组织等具胡许多联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善治的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统治的典型模式是运用发号施令来达成目标。善治模式则认为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17、试述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答:民主和平转变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经济市场化。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治文明化。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拔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2)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之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政政治理念,成为社会中各种利益集团解决政治纷争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宪政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3)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依法治国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依法治国的统一性,而宪政就是实现这三者统一的基本路径。4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主党派逐渐成为拥护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同盟,并且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各民主党派与国家政权的组成,参与重大国策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也是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50c7287375a417866f8f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