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有感

时间:2022-07-22 16:39: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且教且思

——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有感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这是一本展现作者教育念、人生感悟和社会视野的随笔选。与其说是读一本书,还不如说是一位长者的“倾心长谈”。书中分为六辑,分别为:边教边想、胡言乱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论文、凝望窗外。每一辑都是那么随意,无不在作者的云淡风轻中窥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家庭教育观”的那一章。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先生的家庭教育观感同身受也深受启发。

先生曾在家长会上说过,我们和家长都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是的,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家庭教育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怎么给父母提供一些教子“良方”,而且希望这些“良方”大多都是关于如何培养“天才儿童”的;而忽视了“怎样做父母”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但人们往往看重的仅仅是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而忽视了家长自身的素质。

作为一位教育者,作为一名班主任,教育了许多孩子,也接触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家长。每一位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 在我当班主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马老师,我的孩子爱玩手机游戏,我管了也不听”,“我的孩子脾气暴躁,还总爱和我顶嘴”等等。家长在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总希望从老师那获得良方。作为老师也会给家长提供真诚的建议,但是孩子出现这样不良现象的根源在哪?这是要去探究的,也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在我们探究根源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键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经常逃学、上网。为此我去孩子家进行了家访。原来,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孩子的父亲也是一个游戏迷,在家啃老,也不怎么管教孩子,平时孩子归爷爷奶奶带。我找过孩子谈话,我说,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去网吧。他说刚开始是看到爸爸经常玩游戏于是带着好奇也去玩一玩,慢慢地就上瘾了,而且爸爸知道后要么骂一顿,要么






打一顿,但是爸爸自己也总是玩游戏听了孩子的述说,一切的根源也就一目了然了。都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会教养出不同的孩子。我也常常面对这些孩子叹息——不是叹息这些可怜的孩子,而是叹息他们的父母。在长期与后进学生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连做人的一些基本素养都成问题,却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要彻底转变这些孩子,必须同时转变他们的家长,然而要转变已经成人的家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教育的遗憾乃至悲剧便产生了。而更大的遗憾和潜在的悲剧还在于,这些少年将来也将为人父母!

通过读先生的家庭教育观以及我自身的教学经历,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孩子我会更多一份宽容,我所说的宽容并不是纵容,而是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平常心对待,并去寻找孩子不良现象的背后原因。因为每一个不良少年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不良于教的家庭。对家长我会更多的是提倡“身体力行”的观念,教育孩子,从做好父母开始。

从这本《教有所思》中,从作者看似一些“闲言碎语”的感想里,我更明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们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教育的初衷是什么。这是一本蕴含教育哲理的论著,由他那不经意的话语启迪着我,指引者我前进的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ce2dcf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