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学案(学生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了解物候、物候学的相关科学知识,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 3.体会并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把抽象、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具体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优美的词语、描写性的语句和 拟人手法的运用。 说明文生动性语言赏析答题模式: (1)该句中★★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难点:正确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课文层次 一、(1—3)说明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 逻 二、(4—5)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辑 三、(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顺 四、(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序 课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解题: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本指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这里指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来去。 一、自学梳理,把握内容。 1、给加线字注音字音 竺可桢( ) 载途( ) 簌簌 ( ) 销声匿迹( ) 候鸟( ) 连翘 ( ) 经度( ) 纬度( ) 二、互动合作,展示交流。 (一)整体感知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探究文章说明顺序 从文章整体看是什么顺序? 首先介绍-------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接着谈------ 最后说明-------- 从局部看是什么顺序?( 以§ 6---10 为例) “四个因素”是由大到小(逻辑)“前三者”是空间因素“第四个”是时间因素 三、赏析语言,探究总结。 探究一(1).描写生动形象,用词典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如“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如: “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 赶快耕地 ;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 始唱歌------” 1 说明文生动性语言赏析答题模式: (1)该句中★★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增强了说明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例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什么? 探究二 课文在说明各个知识的时候,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先概括地提出各个知识,然后 说明。 是常用的说明方法 它往往能深入浅出,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把事物的特征和事理解说得很清楚。 说明方法(举例子)答题模式: (1)通过举★★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2)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析说明方法 举北京一例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 、 、 表达效果: 、 拓展延伸、达标自测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2.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3.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 ],这样写好在哪里? 4.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5.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积累农谚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农事的谚语?试举出一两条。 1、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2、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3、燕子低飞要落雨。4、猪衔草,寒潮到。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52c04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