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中的西方文化隐喻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暮光之城》中的西方文化隐喻 [摘 要] 《暮光之城》巨大成功的背后隐含着深刻的西方文化隐喻。作品以“火与冰”的意象奠定了创作的核心内涵、代表欲望与理性的对抗以及两者最终达到的平衡;并通过构建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纯爱故事,倡导了一种具有古典色彩的情感观念;小说还与诸多文学经典在结构、内容与主题上具有互文关系,从而继承和延续了西方文学的创作传统。 [关键词] 《暮光之城》;火与冰;纯爱小说;互文性 一、火与冰:欲望与理性的对抗 第三部《月食》的开端引用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短诗《火与冰》:“有人说世界将毁灭于火,/有人说毁灭于冰。/根据我对于欲望的体验,/我同意毁灭于火的观点。/但如果它必须毁灭两次,/则我想我对于恨有足够的认识/可以说在破坏一方面,冰/也同样伟大,/且能够胜任。”[2]1诗中比较了火与冰这两个极具毁灭性的力量,阐明世界毁灭于火或是冰的可能。这首诗实际奠定了整个创作的核心内涵。 表面看,小说中的“冰”喻指身体冰冷的吸血鬼爱德华,“火”喻指体温灼热的狼人雅各布,两者本是天敌,却都深爱人类的贝拉。爱德华虽属血族,却坚强地克制着对贝拉血的渴望。两个人经历了炼狱般的抉择,最终“愚蠢”的羔羊与“暴虐”的狮子热烈相爱。雅各布则代表贝拉对人世的牵绊,对她“如此特别,像太阳一样温暖”[3]。他阳光般的力量守护着贝拉,但冲动的行为也可能把结伴永世的承诺压垮。冰与火的矛盾不可调和,两种力量都将置脆弱的人类于死地。 若从深层意义上解析“火与冰”的含义,也可将其理解为西方文学的永恒主题——欲望与理性的斗争:火象征激情与欲望,而冰象征理性与冷静。吸血鬼对血无法控制的本能像火一样,狼人的火爆性格也具有火的危险,如果这些不以理性控制就会带来毁灭,因此需以“冰”的方式去处事。然而冰也并不完美,它的另一面象征仇恨与阴险,如血族与狼人之间的世仇;又如维多利亚组建“吸血鬼新生儿军队”的可怕报复。这种生活方式也会将一切毁灭;事物本身不具有情感,而人的意志决定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于是每个人都须在理性约束与自我放纵中取得平衡。爱德华在与吸血本能的痛苦斗争中控制住了欲望的缰绳,做出了理性选择:不以爱的名义去剥夺贝拉为人的权利。爱意味着牺牲与承担,而不只是占有。他最终不仅战胜了嗜血的欲望,而且具备了充满人性的社会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理性与欲望的搏斗是艰难的,但也因此才是伟大的:人必须通过理智战胜自己的欲望,实现自我的救赎。[4] 二、异类罗密欧与朱丽叶:古典式的纯爱故事 《暮光之城》中具备了青春剧中的各种元素:萌动的青春、校园生活、荡气回肠的爱情等,再加上魔幻元素营造出的浪漫意境。各种矛盾力量之间的对抗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人与血族之恋,吸血鬼和狼人之间的比拼,吸血鬼家族之间的较量等。然而,小说的吸引力并不仅此,还有其中所蕴含的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广泛性。正如制片人格雷格·穆拉迪安(Greg Mooradian)所言:“可以说以吸血鬼为噱头的电影作品能用多如牛毛来形容,而《暮色》只是将吸血鬼当成衬托的背景,里面真正描述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吸血鬼文化是对青春期独有的强烈欲望的一种比喻,感觉上像是:‘我想要你,可我却不能拥有你。’在我看来,以此表达青少年的渴望会形成一个非常新奇且精彩的对比。”[6]《暮光之城》的成功在于它对反类型的吸血鬼题材进行再创新,塑造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纯爱故事。作者细腻连贯的讲述、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浪漫唯美气氛的营造是对莎翁经典原型推陈出新的一次精彩演绎。其中情侣间身份的藩篱变成凡人与不死者之间的鸿沟。对爱德华来说,贝拉是他渴望90年的灵魂伴侣,但对血的欲望阻止了他的靠近。与此同时,他也不愿贝拉转变为同类,失去人的灵魂。他曾对贝拉说,“对我而言——让你变成我这样只是为了让我不会失去你——是我所能想象的最自私的行为。”[2]205在他看来,人类生命虽短暂,却能体会各种甜蜜辛酸;而他纵拥有不死之身,也只能在黑暗里咀嚼无尽的孤寂与哀伤;他想保护她,又怕伤害她,就如书中所言“狮子爱上了羊羔”,这一比喻形象地剖析了两人的关系,将情侣间炙热而绝望,隐忍而深情的爱发挥到极致。这种禁忌之爱加上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亦真亦幻的故事和曲折诡异的情节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冲动。在想象力赋予的空间内,读者见证了理智与情感的搏斗、灵魂与肉体的挣扎,见证了初恋的美好,从而构筑出一种童话般的理想——对纯美爱情的向往。用作家奥森·斯考特·卡德的话说:“爱情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人生的指引者。”[2]432梅尔自己也说:“请不要把它仅当成一场不可思议的非现实爱情历险,当你曾经、正在或者将来在自己爱情的旅途中触动到类似感觉的话,它更是一段为你谱写真实爱情乐章的暮光传奇。”[2]431 三、通俗小说中的伟大文学传统 《暮光之城》中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是统领全文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作品的全部内涵。其最深刻的实质在于作者寄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于深厚的文学功底之中,[5]123借助象征、隐喻与暗示等手段,把西方文学经典的创作传统融入通俗小说的实践中。 梅尔出身英国文学专业,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在小说中,她不时引用和指涉多部文学经典来传达她的文学旨趣。《暮光之城》系列作品在结构、内容与主题上都与几部文学经典形成互文关系:《暮色》中初到福克斯镇的贝拉与爱德华的几次接触在情节上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傲慢与偏见》中达西与伊丽莎白的邂逅;《新月》的结构设置部分对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生离死别”的故事;《月食》中更直接引用了《呼啸山庄》的内容来表现三位主人公之间的纠结与冲突:“‘你在读什么?’‘《呼啸山庄》。’他(爱德华)说,‘我和你相处时间越久,就越能理解人类的情感。我发现我能以从前我认为不可能的方式来同情希斯克里夫。’……摊开的那一页上面的几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希斯克里夫的一段话:‘当然我恨他——恨得要命,我绝不会向他抬一只手……只要她还要他做伴,我就绝不会把他从她身边赶走。她对他的关心一旦停止,我就要挖出他的心,喝他的血!……可是,不到那时候,我宁可寸磔而死,也不会碰他一根头发!’”[2]200贝拉、爱德华和雅各布所演绎的爱恨情仇,其炽热与强烈的程度也并不亚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们。 整个系列同时也包含了多种小说的类型:它是简·奥斯汀式的女性成长小说,描绘了贝拉从弱小的少女,经过人生的历练、经验的叠加,最终成为一举定乾坤的人物;它是哥特式的浪漫小说,在爱情中融入恐怖、悬念、冒险等元素,它也承继了魔幻小说的风格,诸多超自然力量的背景使故事变得跌宕起伏。此外,作品中还蕴含了很多象征性和隐喻性的元素,如吸血鬼世界的执法者沃尔图里家族来自意大利,这里正是欧洲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与友善温和的卡伦一家相反,其成员傲慢、专横、残忍,这两个家族之间的抗衡也许正呼应了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主题,暗讽了欧洲文明与美国文明的冲突与差异,而沃尔图里家族最终的挫败有意无意体现出作者对欧洲文化中心论的讽刺。 可以说,上述种种互文现象表明作家在已知的传统框架中开辟出新的思路,在延续了西方文学创作传统的同时,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四、结 语 《暮光之城》借用吸血鬼与狼人的传统题材,以“火与冰”的意象构建了一种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欲望与理性的对抗;作者对唯美爱情的精心描绘暗示了她对纯净情感态度的倡导和对当今西方堕落混乱性观念的反驳;更重要的是,小说与文学经典构成的种种互文关系印证了它不仅是一部通俗文学的佳作,也是对西方文学创作传统的一次很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国 [参考文献] [2] [美]斯蒂芬妮·梅尔.月食[M].龚萍,等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3] [美]斯蒂芬妮·梅尔.新月[M].龚萍,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8. [4] 石建炜,唐代清.《暮光之城》:欲望时代的反欲望叙事[J].电影文学,2009 (11). [5] 张晓琛.《暮光之城》的隐喻性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08). [6] 适之.暮光之城[J].大众电影,2009 (2 4). [7] 聂珍钊,等.英国文学的伦理学批评[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顾晓辉(1974— ),女,英美文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2447e7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