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征文-法治从我做起

时间:2022-07-30 21:04: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法治从我做起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作为治国理政之重器,在社会发展变革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中国法制史,虽有 “奉法者强则国强”的法治宣言和“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法治原则,但“刑不上大夫”的法治缺憾始终将将法律作为封建集权统治的工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始终也难以成为现实。封建社会的忠君思想使人们只追求“人治”的完善,将治国理想寄托在“圣人”“明君”身上,法律从来也没有成为人民权利的保障。

1954年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标志着我们从此走上了探索和实践法治的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正式写入宪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经过近一甲子的探索和完善,我党完成了从“法制”到“法治”执政理念的转变,强调“改革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对法律的完善,引导和推动改革科学、有序地进行。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一个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人大新制定法律25部,修改法律12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5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国家情报法、反间谍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等立法,基本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框架体系。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补齐文化领域立法工作“短板”。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等,保证市场经济运行更加繁荣有序。修改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法院组织法和检察院组织法,积极适应深化司法改革的新变化。在立法过程中,坚持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在提出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规草案、地方性法规草案时,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增强立法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关系公众切身利益或者涉及需要设立普遍的公民义务的法律、法规草案,还要在新闻媒体上


全文公布,征求全体人民的意见,让立法的每一个环节都闪耀民智的光芒,让人民的声音充分体现在法律之中。五年来共有60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集到46万多条意见。通过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法治中国建设。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司法的实践也一再证明,一些冤假错案就是司法机关受到外界干扰而酿造的苦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侦查手段和司法措施的监督,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止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及违反法定程序的案件“带病”进入起诉、审判程序,让聂树斌、呼格吉勒图、陈满……这些重大冤错案件的被告人或不幸被错杀或身陷囹圄者沉冤得雪,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法治的公平正义。

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法治”的推进,需要国家层面法治建设的引领,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自下而上”的努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对法律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让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使每个社会个体汇聚成整个社会推进“法治”的不竭源泉。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法律素养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法律素养,让尊法守法成为当代学生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使我们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361fa95b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