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2-07-06 07:36: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由于过去人类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目前我国水环境已经恶化到极其严重的地步。目前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旱涝灾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对策惟有实施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作为人类所需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之一。但由于过去人类对水资源认识和利用上的误区,使许多地区进入水环境的污染物质超过其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我国当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水环境问题,包括辽河、淮河、黄河,甚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今水污染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我国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

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点,导致环境质量整体恶化,其中水环境恶化更为堪忧。中国的水体污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农药、生活污水以及各种固、气体等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工业污染排故指数比国际先进水平常高出几倍到几十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上升,其处理率不到20%。我国水污染的一般特点是北方比南方严重.地表水比地下水严重,城市及近郊比远处严重。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和破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是十分惊人的,19921996年的国家环境质量通报报道,目前全国江河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及大型水库外,污染呈加重趋势;大江大河的干流水质尚属良好,但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严重,尤其是大中城市下游河段。我可见,水体污染对人体与社会的危害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是十分巨大的。 目前,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为有限的水体自净能力,北方的污染负荷重于南方;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七八亿人饮用污染超标水。根据我国主要水系及湖泊的污染断面监测结果,仅369%的河段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而631%的河段水质为IV类、V类或劣V类,失去了饮用水功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巢湖、滇池和太湖的污染严重。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的水质对我国的水产养殖、工农业供水、生活饮用水、观光旅游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许多大型湖泊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对我国130多个湖泊近期调查资料结果分析表明,我国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有26%的湖泊富营养化。目前处于富营养状态下的湖泊有51个,占调查总数的39%,占总面积的33.8%,其中藻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危害也大。另外,湖泊污染的又一趋势是盐碱化和超营养化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一些富营养化的城市湖泊,如长春南湖、武汉东湖

1 / 31 / 3


和无锡元里湖等,营养盐浓度不断上升,迅速向超营养型湖泊转化。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导致了每年的北方干旱和南方的洪涝灾害.而且,投资不足和过度开采也使得干旱、水涝更为频繁和严重。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 155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 500多次,重大改道26次;长江发生较大洪灾200多次。1991年仅58月的江淮水灾就使5 113人死亡,498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779亿元;1994年全国受水灾面积为193X 10s km2,成灾面积12b×10s km2,直接经济损失l 752亿元;1996年的洪水造成了南方2 200亿元的损失。1998夏,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2 000多亿元。我国有一半人口,40%的耕地受着洪水的成胁,34GDP是人们在洪水的威胁下创造出来的。90年代以来,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 000亿元。

结合中国水环境所面临的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旱涝灾害的严峻现实,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水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确定我国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战略方针,即:全面节流,适度开发,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建立节水型的社会(节水型的国民生产体系和城乡生活方式)。具体可采取建立基于流域管理的政策框架以及随季节或气候的动态管理,尤其是在缺水的省份;统一协调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各个部门以及国家和地方管理机构;高水价和水费,减少人为浪费。所以必须加强中央统一管理,并明确划分地方权利的 流域管理系统,强化水资源利用和污染控制法律规章的执法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率,鼓励节水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创新。

我国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3虽然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还会增大,水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国已进入水环境调控的敏感时期,亟待实现传统模式的全方位转型,包括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水量管理向水量水质联合管理转变,陆域管理向陆海一体化管理转变,常规管理向常规与应急综合管理转变,借助现代监测分析技术,实现多维、临界、动态的深层次、精细化的智能调控,从而确保水环境安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与策略。

流域水循环是水资源形成演化的客观基础,水资源问题不论其表现形式如何,都可归结为流域水循环分项或伴生过程导致的失衡问题。自人类开始开发利用水资源,天然的一元循环结构就被打破,形成了“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结构。水循环的管理目标是公平、高效、可持续,实现健康的水循环。上游地区的用水循环不影响下游水域的水体功能;水的社会循环不损害水自然循环的客观规律,至少要减少冲击。

制定基于流域水循环的总量控制体系,实现环境倒逼,是解决我国水环境问题的策略之一。基于流域水循环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核心技术支撑是基于流域水循环及伴生过程的模拟调控平台,包括“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拟模型、集总式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流域水

2 / 32 / 3


化学模拟模型以及流域水生态过程的模拟模型。

《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654个设市城市已有污水处理厂1214座,处理能力达到9052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75.25%。可以说,中国的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这些数字并不能掩盖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营方面的问题。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监管相当薄弱。建设了污水处理厂,但是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无法收集污水。这种问题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现行的考核指标并不科学他表示,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在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方案时,网的建设一定要先行,而在指标考核方面,污水的收集率则一定要列入考核范围。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水环境保护在末端治理上下的功夫比较大,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源头减排和全过程的阻断污染源入河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源头减排,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最大化减少城市群对流域水循环的干扰和冲击,最好的办法是在源头减排上下更大的力度。另外在过程阻断方面,建议要实行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构筑循环结构,阻断污染物进入水体,层层设防。

据了解,针对这一特点,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海河流域开展了非常规污染监测与分析评估,对流域中的特征有机物、无机物和新型污染物进行识别,并提出了流域水环境变化过程的积累式、开放式和混合式情景模型,为我国流域非常规污染物监测与风险评估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3 / 3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0c5b0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