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题目及答案

时间:2022-05-24 12:06: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几点说明:

1 请不要随意外传;

2 请务必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提高; 3 考试时千万不能雷同;

4 欢迎各位组友与我商洽、研讨,以便共同提高。

题型题量:四道论述题,一道案例分析,每题20分。 论述题复习大纲:

1 什么说信息系统有组织、管理与技术三个维度?(P13

组织维

信息系统是组织整体的一部分。的确,某些企业(如信用卡报告公司)没有信息系统就没有企业。组织的关键要素是人员、结构、企业过程、政策和文化。这里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组织是由不同的层次和专业任务组成。它们的结构展示了清晰的劳动分工。主要的职能或组织执行的专业任务,由销售和市场、制造和生产、财务和会计以及人力资源等组成,见表12

1-2 主要的企业职能





销售组织的产品和服务 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管理组织的生产、维护组织的财务记录 吸收、开发和维护组织的劳动力,维护员工记录

销售和市场 制造和生产 财务和会计 人力资源

一个组织通过一个结构化的层次和一些企业过程来进行协调。层次把人员安排成金字塔型结构,越往上层,权力和责任越大。金字塔的上层包括经理、专家和技术人员,而下层由操作人员组成。


大多数组织的企业过程由一些正式规则组成,这些规则是为完成任务经长期积累得到的。这些规则指导员工以一系列的程序处理各种工作,从开发票到响应顾客的投诉。其中一些程序被正式化了,并写成文件,而另一些是一些非正式工作的经验,如要求给合作者或顾客回电,就没有正式文件化。许多企业过程被收编于信息系统,例如,如何对供应商付款,如何校正一个错单等。 组织需要许多不同的技能和人员。除了经理外,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如工程师、建筑师或科学家等,进行设计产品和服务,数据工作者(Data Workers),如秘书、簿记员、办事员等,处理组织的文书工作。生产和服务工人,如机械师、装配师、包装工等,进行实际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独特的文化,或理念、价值、做事方法的基本集合,它为组织的大多数成员所接受。而一部分文化常被发现已经嵌入组织的信息系统中了。例如,UPS把关心和服务于顾客放在第一位是其组织文化的一部分,那我们就可在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发现它有服务于顾客的包裹跟踪系统。 组织中不同的层次和专业有不同的利益与观点。矛盾是组织政治的基础。信息系统在不同的观念、矛盾、妥协和一致的情况中诞生,在许多组织是很自然的。

管理维

管理工作在于对企业所面临的许多情况做出感知、进行决策、提出解决企业问题的正式计划。管理者认识到环境的挑战,并构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组织战略,分配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以协调工作和达到目标。

但管理者必须比管理现有的东西做得更多。他们也必须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甚至还要不断地再造(re-create)他们的组织。管理的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新技术和信息驱动的工作。信息技术在再指挥和组织再设计上起到强有力的作用。 管理的角色和决策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是不同的。高层经理(Senior Managers)进行产品和服务的长期战略决策。中层经理(Middle Managers)制定公司战略的执行程序和计划。运营经理(Operational Managers)负责监控公司的日常活动。各层管理均被期望对各种问题能提出创造性的、新颖的解决方法。不同层次的管理有不同的信息和信息系统需求。


技术维

信息技术是管理者应对变化的众多工具中的一个。计算机硬件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设备。它包括中央处理器、各种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并通过物理介质把它们连到一起。

计算机软件是由详细的预编程序的指令组成,在信息系统中,用它来协同和控制计算机硬件。

存储技术既包括物理介质,用来储存数据,如磁盘、磁带、光盘等,也包括用来管理这些物理介质上数据的软件。

通信技术是由物理设备和OA软件组成,连接各种硬件,并将数据由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地点。为了共享声音、数据、图像甚至影像,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可以连成网络。网络可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算机来共享数据或资源,如打印机等。

世界最大和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是因特网。因特网是一种国际性的网上网,既有商业单位,也有公共事业单位。因特网联结成百上千个不同的网络,遍及世界200多国家。在科学教育、政府、企业等领域中,超过9亿人应用因特网在世界范围与其他组织交换信息和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相关技术上详见第二篇。因特网的弹性很大,无论是网络的接入或移出,还是局部网络的故障,其余部分仍可以正常运行。通过特殊的通信和技术标准,任何计算机都可以通过普通的电话线与连在因特网上的几乎所有计算机进行通信。

因特网创造了一个新的“万能”的平台,在它上面可以建造几乎所有类型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战略和新的企业模式。因特网技术也可以用于企业内部去连接不同的网络和系统。基于因特网技术的公司内部网络叫做内联网(intranet)专用的内联网扩展到组织外部叫做外联网(extranet),公司利用这种网络与其他公司进行协调,如进行采购、合作设计和其他跨组织的工作。一些与供应商管理协调的戴姆勒克莱斯勒的系统就是基于外联网的。

由于它为商务活动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组织和管理者对它特感兴趣,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万维网(worldwideweb)实际上,WorldWideWeb只是一种在网络


环境中储存、提取、格式化、分发信息的标准,即万维网。信息是以电子页面的形式储存和显示的,页面中可以包括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像等。这些网页(web page)可以用电子方式与其他网页相链接,不管它们在哪里,无论用什么计算机都可以观看。点击一个突出的词或网页上的按钮,你就可以链接到相关的网页而获得更多的信息,甚至再链接到更多的点。Web可以用做新型信息系统的基础,如UPS的基于Web的包裹跟踪系统,或Cemex的客户订单登记和运输监控系统。

所有网页由一个组织或个人维护时,就称之为网站(website)企业创建网站时,使用时髦的排版、彩色图形、按钮式交互以及声音和影像去广泛地分发信息,播放广告和消息给顾客,收集电子订单和客户数据,协调驻外的销售力量和在全球范围的组织。

所有这些技术阐明了整个组织可以共享的资源,并组成公司的IT基础设施(IT infrastructure)IT基础设施提供了基础或者平台(platform),在其上面,公司可建造它们特殊的信息系统。

辅助资产和组织资本

对信息系统的组织与管理维的认识有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利用它们的信息系统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好的结果。信息技术投资回报的研究显示,各企业获得的投资回报存在较大差异(见图19)。有些企业投资大,回报也多(象限2),另一些企业以同样投资却回报较少(象限4)。还有一些企业投资少而回报较多(象限1),而另一些投资少回报也少(象限3)。这就表明信息技术的投资本身并不一定能保证有好的投资回报。为什么各企业之间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这是因为它们对辅助资产重视程度的不同。单独的信息技术投资不可能使组织和管理变得更有效,除非配合以支持性的价值、结构以及组织的行为模式和其他辅助资产。辅助资产是要实现来源于初始投资的价值所需的资产。例如,要实现汽车的价值需要有大量的辅助性投资用于高速公路、道路、加油站、修理设备,还需要一个法律规则架构来设立标准和管理司机。


商业信息系统投资的最近研究指出,一些企业积极投资于辅助资产以支持它们的技术投资,如新的企业程、管理行为、组织文化或培训,获得了高额的回报;而另一些企业疏于辅助资产的投资,它们就得到较少的甚至没有IT投资的回报。这些用于组织与管理的投资也被称为组织与管理资本。

1-3列出了几种主要的辅助投资,只有获得它们的支持,企业才能实现IT投资的价值。一些是有形资产,如楼房、机器和工具。然而,信息技术的投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辅助投资。

1-3 当代几种主要的辅助资产

效益和效率的组织文化价值观 高效的企业过程

组织资产 权力的下放

决策权的分散 强大的IS开发队伍

技术投资和变革的请有力的高层支持 管理创新的激励

管理资产

团队和协同工作的环境

提高管理决策技巧的培训计划 活的知识-决策的管理文化价值观 因特网和通信的基础设施

提高劳动力计算机文化的培训计划

社会资产 标准(政府和私人)

法律和法规创造公平、稳定的环境 相近市场的技术和服务企业的辅助实施

关键的组织辅助投资是一种支持性的企业文化,包括效率与效益的价值观、企业过程的效率、权力的下放、决策权的分散和强大的信息系统开发队伍。 重要的管理辅助资产包括高层管理对变革的强有力支持、监督和奖励创新的激励制度、团队与合作的加强、培训计划,还有一种崇尚灵活和知识的管理文化。 重要的社会投资(不是由本企业来投资,而主要是由社会、其他企业、政府、其


他主要市场参与者来投资)包括因特网及其支持的因特网文化、教育系统、网络和计算标准、规定与法律以及技术服务公司等。

2 何理解“从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信息系统是组织和管理上针对环境带来的

挑战而做出的基于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P19

1) 信息系统的投资挑战:组织如何从它们的信息系统中获取价值 2) 企业战略的挑战:为了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哪些辅助资产是必需的 3) 全球化的挑战:公司如何了解全球经济环境对企业和系统的要求

4)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挑战,当企业的环境和技术发生迅速变化时,企业如何

开发它的信息基础设施以支持它的目标

5) 道德与安全的责任和控制的挑战:组织如何保证它们的信息系统应用符合道

德和社会责任的要求

3 息系统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系统有何特点?(P29/46 组织中系统按不同维度划分成的主要形式:

(一)职能信息系统:市场信息系统/财会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二)层次信息系统:基层信息系统/中层信息系统/高层信息系统 (三)流程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 企业管理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当代的组织中有四种主要形式的信息系统,①作业层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TPS,他们跟踪那些进行商务活动所必需的日常常规业务流:如工资和订货处理。②管理层系统(MISDSS)给管理层提供报告和存取组织当前绩效和历史记录。大多数MIS报告压缩来自TPS的信息,而未经深度分析。③决策支持系统支持管理决策,这些决策是独特的、快速变化的、不能事先指出的。他们比MIS具有更先进的模型和数据分析能力,而且常能和内源一样的由外源收集信息。④主管支持系统ESS提供最重要的数据给高层管理决策层以支持战略层,常通过门户以图形和图表提供。他们具有有限的分析能力,但能抽取复杂的图形


软件和多源的内部和外部信息。

在组织中的各种类型的系统彼此能交换数据,TPS是其他系统的主要的数据源,尤其是MISDSSESS首先由低层系统接收数据,今天的商业环境较之过去呼唤更多的系统间的集成,但这种集成不是容易达到。 4 何全面理解IT在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中的作用?(P65

1 企业可用战略信息系统领先于竞争者。这些系统改变组织的目标、

企业过程、产品、服务或环境关系,引导他们进入新的行为模式。 成功的进入壁垒既应提供吸引顾客的新服务,还应有“钩住”顾客的特点。服务水平越难于竞争,进入壁垒越高。当一家大型金融服务公司开发了一项独特的、具有很高吸引力的金融产品时,它寻求建立一个有效的进入壁垒,这取决于复杂的软件是否既花费大,又难于实现。

运用信息系统增加转移成本。是否有这样的方法,鼓励人们对使IT的产品和服务存在依赖?能否鼓励产业参与者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嵌入到整个生产运作中去,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示消费者转移到竞争对手那里去是极无吸引力的?这是企业运用信息系统建立转移成本的两个关键问题。理想的情况是,一个IT统必须简单到顾客开始时就能接受,但随后通过一系列的日益复杂的、然而又很有价值的改进,IT系统变得与顾客日常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运用信息系统改变竞争的基础。在某些产业里,IT已经能使一个企业改变产业内竞争的基础。当一个企业利用IT或者改变它的成本结构(成本优势)或者改变它提供的产品/服务(差异化优势)时,这种情况出现了。

运用信息系统改变供应商关系中的力量平衡。目前,连接生产商与供应商的IT系统的开发已经成为企业内IT的重要角色。例如,即时存货系统已经大大降低了存货成本和仓库费用,同时也改进


了订货实现的时间。传统上,公司运用存货来防止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大量原材料和附件的存货使运作能顺利进行。但存货有成本,它占用资本,需要昂贵的储存空间,且必须由人来管理。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IT来连接供应商和生产商,在改善信息流的基础上,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在生产过程中,能减少存货,降低仓库数量,当生产过程流水线化后,减少人头费。

运用信息技术产生新产品。如前所述,IT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快速的递送或较少的成本。类似的,几乎不需要多少额外的费用,现有的产品就能定制成符合顾客的特殊需求。一些公司可以把这些一种或多种优势合为一体。另外,如前所述的在线诊断设备问题系统的案例中,几乎不需要多少附加成本,电子支持服务能够增加全部产品在消费者眼中的价值。

2 信息系统可以在企业级、集团级和行业级支持组织战略。在企业级,

信息系统可帮助企业成为低成本生产者、实现差异化产品或服务新市场。信息系统也可用快速顾客响应与供应链管理系统锁定顾客和供应商。价值链分析在企业级是有用的,用来强调企业的某些特殊活动,信息系统在该领域最能给以战略影响。在集团级,信息系统可用于联接分立的企业单位一起运行,从而使他们功能如一或跨单位共享知识。在行业级,系统可提高竞争优势,和本行业的企业容易合作,创造共享信息、交换业务或协调活动的共同体或社区。竞争力模型、信息伙伴、企业生态系统和网络经济,对识别在行业级的系统的战略机会是非常有用的概念。

显著的的成本降低可以有效地改变旧的基本竞争规则,使公司能够在新的具有成本竞争性的环境下发现战略机会。

通过人员减少或者没有新雇人员下的能力增加来大幅度减少成本、改进材料使用、通过更好的时间安排或更加成本有效的维护增加机器的使用效率、或者减少存货等。

3 另外可以作为一种选择的是,通过改变顾客购买模式来为现有产品


与服务增加价值或者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

5 例说明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产品差异化战略的支持。P68

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产品的质量、性能、式样、服务及信息提供等方面显示出足以引起消费者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将它与其他同类产品相区别,以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目的。或者说,一个企业可以为一个产品识别一个特殊的目标,创建一个市场细分,从而可以以优越的方法服务。通过聚焦的差异化,公司可以提供一个特殊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个窄的市场将优于竞争者。

产品差异化的影响,一是需求价格弹性方面,由于消费者具有强烈偏好,以该类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大降低。二是产品间的替代关系方面,由于消费者对差异化产品的强烈偏好,使得他们在选择产品时很少会放弃差异化产品而选择其替代品,使得替代品的替代效应大大降低。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建立品牌忠诚。新产品和服务应容易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的服务,且不能被当前的竞争者的潜在的新竞争者复制。

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支持这一战略。产品差异化不仅是一种理念,他需要有效的成本控制才能实现。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支持企业有效率地产出更加与众不同的产品。

举例:①在产品和服务中附加更多的信息,以信息技术支持创新:花旗银行ATM机;②以信息技术支持有效率的个性化生产:利维公司为顾客定制牛仔裤;③有效利用长尾获利:google的右侧文字广告;④Sears Roebuck的顾客关系管理,持续地对它的6000万个过去和现在的信用卡客户分析,瞄准未来妈妈等特定顾客进行专门推销。

6 析信息技术与“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战略的关系。P68

1 适用于数字企业的一个强力的企业级战略,包括连接卖主或供应商

的价值链与本企业的价值链,在高效的顾客响应系统内将顾客的价值链与公司的价值链连接。


2 公司应用连于顾客和供应商的系统可以降低它的库存成本,并快速

响应顾客的需求。

3 应用系统又容易又方便,提高了顾客的切换成本,使他们不愿转到

竞争对手。

7 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的供应链?(P195

供应链管理(SCM)是指涉及原材料采购、制造及运送一个产品等各种活动的紧密的联系和协调。它集成企业过程以加速信息、产品和资金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来减少时间、冗余的努力和库存成本。一般包括供应链计划系统(订货、需求、配送、运输)和供应链执行系统(订货、最终生产、补充、配送管理、反向配送)两大部分。企业应通过以下一些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

1 帮助公司管理供应链的整个过程(计划→寻源→制造→递送→回收

→物流),可以通过SCM删除冗余的步骤、延迟和涉及其他关系的源的数量;

2 提供信息帮助公司协调、调度、控制采购、生产、库存管理、运送

产品和服务;

3 改善顾客服务和响应,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商品

送达顾客;

4 帮助公司抑制和降低与供应链中产品移动有关的部分或全部成本; 5 加快现金周转,改善现金利用;

6 控制供应链风险(包括独家供应商风险、 IT 技术的缺陷风险、信

息传递方面的风险、企业文化方面的风险、经济波动的风险和其他风险):发展多种、多地域的供应渠道,加强对供应商的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建立多种信息传递渠道,防范信息风险;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internet技术、GPSEDI物流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8 何正确认识CRM系统在客户关系管理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P201

CRM(顾客关系管理)是一种使收入、利润、顾客满意和顾客保留最优化的企务方法,又是一种技术方法。它应用信息技术跟踪公司和顾客交往的所有方式,并分析这些交往,以使公司的顾客生命价值最大化,同时使顾客的满意度最大化。

地位: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有组织各部分捕捉和集成顾客数据、联合这些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然后将这些结果分配至全公司的各种系统和顾客接触点,能为销售、顾客服务、市场提供软件和在线能力,使大量的关于顾客和展望的数据被集成,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顾客第一”的理念。

作用:①帮助客户增强自助功能,增加顾客的满意度;②减少直接的市场成本;③获取较有效的市场;④较低的顾客寻找和留住的成本;⑤帮助销售、服务和市场更好地响应顾客需求,减少顾客的波动;⑥利用来自CRM系统的信息,通过识别最获利的顾客和细分集中市场、交叉销售、提档销售等方式,帮助公司增加收入。

9 业如何才能充分发挥CRM系统的价值?

一要创造"微分市场"在定义了客户关系问题(描述远程服务的高价值/高风险客户)后,CRM可以对来源于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数据挖掘可用于目标营销,以提供营销效率。这些竞争包括部署客户服务系统并将结果反馈到数据仓库或"知识库"。当然,数据挖掘需要谨慎地转换所有与CRM相关工作流的数据:如订单、帐单、收款、服务、客户请求、产品增强、交互或交易、遭到拒绝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最终做到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而不是向所有的客户以相同的价格提供同样的产品。

二要寻求"可操作线索"。有效的CRM以分析型流程和商业智能为驱动力,但必须既要得到内部运作数据支持,又要得到外部数据源的支持。为了在企业内取得效果,CRM必须超越管理功能,随着高价值客户的不断变化与转移,企业需要持续寻求"可操作线索",以提高"线索"转化为"销售"的成功率。简单地将CRM战略、政策、技术架构、数据库和现有的操作平台"集成"起来只会酿成系


统不连贯的苦果。所以,CRM解决方案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在业务的基础上导入"分析""建模"功能。通过保存并重新使用这些分析步骤及其结果,经理就会理解已经采取的行动或即将采取的行动。此外,CRM必须全面理解客户,包括交易、交互和客户偏好,换句话就是"感知客户"。要通过CRM系统考虑个性化,来显著提高客户忠诚度,获得运营和服务目标,从而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要提高"集成"能力。通过把CRM应用到企业的结构、流程和技能的整合中,企业能从中获得战略性和经济性效益。为了让销售和营销部门迅速获得成效,影响因素是组织应对市场变化的速度。高质量的信息促使公司识别一个又一个新市场,然后迅速切入这些高价值市场,抢占市场份额,这样可以获得竞争对手所不具有的竞争优势。

四要提高速度。机遇可谓稍纵即逝,CRM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让公司及时识别出不断变化的市场。因为根据历史信息能够预测未来,公司可以通过了解市场环境和顾客行为之间的关联以达到对市场准确的预测。迅速的获取重要的信息也节省了开发应用系统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所需要的时间。每个客户历史行为的详细知识可立即转化成智能,让公司更好的应对竞争。有了知识的武装,公司就可以为出现的每个细分客户量身定做相应的服务。 10

什么是ERP?谈谈你对ERP的看法(P191

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是建立在一套集成的软件模块和一个中央数据库上的,这个数据库收集和提供数据给大量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支持企业内几乎所有的企务活动。

ERP的优点:①增加组织绩效②提供公司范围的信息③帮助经理做出较好的决策

ERP的缺点:①价格太贵②个性化太少

ERP项目的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规划、项目预准备、实施过程和系统运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②项目预准备不充分,表现为硬件选型及ERP软件选择错误;③实施过程控制不严格,阶段成果未达标;④设计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⑤实施效果未做评估


或评估不合理;⑥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存在系统被非法入侵的隐患;⑦灾难防范措施不当或不完整,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ERP与企业的关系:ERP是借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改造原企业旧的管理模式,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ERP软件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其应用深度和广度都不到位,多数企业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震动和人们的广泛关注。①实施ERP企业管理全方位的变革:企业领导层应该首先是受教育者,其次才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规范企业管理及其有关环节,使之成为领导者、管理层及员工自觉的行动,使现代管理意识扎根于企业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国外企业实施ERP 似乎没有讨论的余地,全盘接受,自觉性强。其实,办企业这样做是天经地义的,而我们还要等待思想提高,观念更新,有时还要避开锋芒,迁就陈腐,互相推诿。如果我们不坚决向这些陋习告别,这场全方位的变革就会反复、甚至夭折。②企业管理班子要取得共识。 要眼睛向内,练好内功,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这是任何再好的应用软件和软件供应商都无法提供的,只能靠自己勤勤恳恳地耕耘。把ERP的实施称为“第一把手工程”这说明了企业的决策者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特殊作用。ERP是一个管理系统,牵动全局,没有第一把手的参与和授权,很难调动全局。③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ERP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和产出比较,并不那么直观、浅显和明了,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见到效益。ERP的投入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能立竿见影,它所贯彻的主要是管理思想,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条红线。它长期起作用、创效益,在不断深化中向管理要效益。此外,实ERP还要因地制宜,因企业而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上相应的系统,而不是笼统地都上小型机,或者不顾企业的规模上 WindowsNT,这样长期运作,对企业危害性极大。其次,这种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技术的发展很快,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会越来越感到资源的紧缺,因此,每年应有相应的投入,才能保证系统健康地运转。ERP的实施需要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计算机技术,又要懂管理。当前高校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但企业领导者常把这样不多的人才当作一般管理者,没有把他们当作是企业来之不易的


财富,是一支重要的队伍。这与长期忽视管理有关,这些复合型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市场开拓人员和产品开发者,而是"辅助"角色,不是政策倾斜对象,这种因素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当企业上ERP时,这些复合型人才起到了先导作用,而一旦管理进入常规,他们似乎又成为多余的人,这已成为必然规律。在人才市场上,复合型人才最为活跃,那些有眼力的企业家都会下功夫挖掘人才,而这也不利于实施队伍的稳定。 11

什么是企业IT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包括哪些内容?(P114

IT基础设施是指为企业特定的信息系统应用提供平台的共享技术资源。从技术角度看,是运营整个企业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的组合;从服务角度看,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由由管理层所决定的包括人和技术能力的服务组合。这些服务包括:

1) 提供计算服务的计算平台,将员工、客户和供应商连接在一致的数字环

境下。

2) 提供员工、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数据、视频、声频连接的通信服务 3) 存储、管理和分析企业数据的数据管理服务

4) 提供企业内各业务单位共享的企业资源规划、顾客关系管理、供应链管

理、知识管理等系统的应用软件服务

5) 运算、通信和数据管理等所需的硬件设施的管理服务 6) 规划、开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管理服务

7) 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政策,决定在何时如何使用哪一种信息技术 8) 提供员工如何使用系统及管理者如何规划和管理IT投资的培训服务 9) 提供IT研究与开发服务,研究未来可能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IT

目和投资

主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组件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企业软件平台、网络和通信平台、数据库管理软件、因特网平台、咨询和系统集成服务,分为公共层、企业层和业务单元层。


12 什么是数据挖掘,数字挖掘对企业有什么价值?(PPT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好几层含义:

1) 数据源必须是真实的、大量的、含噪声的; 2) 发现的是用户感兴趣的知识;

3) 发现的知识要可接受、可理解、可运用;

4) 并不要求发现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仅支持特定的发现问题。 价值:

1) 发现最有价值的客户 2) 使组合销售更有效率 3) 留住那些最有价值的客户 4) 找出流失顾客的特征

5) 发掘顾客的消费习性,并可藉由交易纪录找出顾客偏好的产品组合 6) 选择推出新产品的时机点

7) 找出影响产品品质最重要的因素,以期提高作业流程的效率 8) 用更小的成本发现欺诈现象,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13

你对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看法。P269

1) 建立的系统能否真正实现主管信息需求,即使利用关键成功因素和其他

信息需求确定办法,仍然很难建立服务于高层管理的ESSDSS的信息需求。许多由高层经理做出的决策是非结构化的或新奇的,信息系统可能不支持他们。

2) 改变管理思想使决策支持的系统得到更好的应用:如何转变思想去使用

已有的数据形成新的决策和使优势最大化。管理思想的主要改变是鼓励经理们提出关于数据的较好的问题。


3) 组织阻力:如何缓解来自组织较低层次对ESS的阻力 4) 其他技术上的难点:

数据挖掘的基本问题就在于数据的数量和维数,数据结构也因此显的非

常复杂,如何进行探索,选择分析变量,也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如此大的数据,现有的统计方法等都遇到了问题,我们直接的想法

就是对数据进行抽样,那么怎么抽样,抽取多大的样本,又怎样评价抽样的效果,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难题。

既然数据是海量的,那么数据中就会隐含一定的变化趋势,在数据挖掘

中也要对这个趋势做应有的考虑和评价。

各种不同的模型如何应用,其效果如何评价。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进

行挖掘,可能产不同的结果,甚至差异很大,这就涉及到可靠性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如何进行互联网的的数据挖掘,还有文本、图

片等非标准数据的挖掘,都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数据挖掘涉及到数据也就碰到了数据的私有性和安全性。

数据挖掘的结果很多情况下是不确定的,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对其

做出判断。

14

企事单位如何应用数据挖掘(P233 数据挖掘的方法: 1) 捕捉知识-专家系统 2) 组织智能-案例-基的推理 3) 模糊逻辑系统 4) 神经网络 5) 遗传算法

6) 混合人工智能系统 7) 智能代理

1)神经网络方法:神经网络由于本身良好的鲁棒性、自组织自适应性、


并行处理、分布存储和高度容错等特性非常适合解决数据挖掘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神经网络模型主要分3大类:以感知机、BP反向传播模型、函数型网络为代表的,用于分类、预测和模式识别的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Hopfield的离散模型和连续模型为代表的,分别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式神经网络模型;ART模型、Koholon模型为代表的,用于聚类的自组织映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的缺点是"黑箱"性,人们难以理解网络的学习和决策过程。

2)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自然选择与遗传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是一种仿生全局优化方法。遗传算法具有的隐含并行性、易于和其它模型结合等性质使得它在数据挖掘中被加以应用。

Sunil已成功地开发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工具,利用该工具对两个飞机失事的真实数据库进行了数据挖掘实验,结果表明遗传算法是进行数据挖掘的有效方法之一[4]。遗传算法的应用还体现在与神经网络、粗集等技术的结合上。如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在不增加错误率的前提下,删除多余的连接和隐层单元;用遗传算法和BP算法结合训练神经网络,然后从网络提取规则等。但遗传算法的算法较复杂,收敛于局部极小的较早收敛问题尚未解决。

3)决策树方法: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于预测模型的算法,它通过将大量数据有目的分类,从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潜在的信息。它的主要优点是描述简单,分类速度快,特别适合大规模的数据处理。最有影响和最早的决策树方法是由Quinlan提出的著名的基于信息熵的ID3算法。它的主要问题是:ID3是非递增学习算法;ID3决策树是单变量决策树,复杂概念的表达困难;同性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不够;抗噪性差。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了许多较好的改进算法, SchlimmerFisher设计了ID4递增式学习算法;钟鸣,陈文伟等提出了IBLE算法等。

4)粗集方法:粗集理论是一种研究不精确、不确定知识的数学工具。粗集方法有几个优点:不需要给出额外信息;简化输入信息的表达空间;算法简单,易于操作。粗集处理的对象是类似二维关系表的信息表。目前成熟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新发展起来的数据仓库管理系统,为粗集的数据挖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粗集的数学基础是集合论,难以直接处理连续的属性。而现实信息表中连


续属性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连续属性的离散化是制约粗集理论实用化的难点。在国际上已经研制出来了一些基于粗集的工具应用软件,如加拿大Regina大学开发的KDD-R;美国Kansas大学开发的LERS等。

5)覆盖正例排斥反例方法:它是利用覆盖所有正例、排斥所有反例的思想来寻找规则。首先在正例集合中任选一个种子,到反例集合中逐个比较。与字段取值构成的选择子相容则舍去,相反则保留。按此思想循环所有正例种子,得到正例的规则(选择子的合取式)。比较典型的算法有MichalskiAQ11方法、洪家荣改进的AQ15方法以及他的AE5方法。

6)统计分析方法:在数据库字段项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函数关系(能用函数公式表示的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不能用函数公式表示,但仍是相关确定性关系),对它们的分析可采用统计学方法,即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可进行常用统计(求大量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总和、平均值等)回归分析(用回归方程来表示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相关分析(用相关系数来度量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差异分析(从样本统计量的值得出差异来确定总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等。

⑺模糊集方法:即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模糊评判、模糊决策、模糊模式识别和模糊聚类分析。系统的复杂性越高,模糊性越强,一般模糊集合理论是用隶属度来刻画模糊事物的亦此亦彼性的。李德毅等人在传统模糊理论和概率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定性定量不确定性转换模型--云模型,并形成了云理论。

【评价一个数据挖掘软件主要应从以下四个主要方面】

⑴计算性能:如该软件能否在不同的商业平台运行;软件的架构;能否连接不同的数据源;操作大数据集时,性能变化是线性的还是指数的;算的效率;是否基于组件结构易于扩展;运行的稳定性等;

⑵功能性:如软件是否提供足够多样的算法;能否避免挖掘过程黑箱化;软件提供的算法能否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数据;用户能否调整算法和算法的参数;软件能否从数据集随机抽取数据建立预挖掘模型;能否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挖掘结果等;


⑶可用性:如用户界面是否友好;软件是否易学易用;软件面对的用户:初学者,高级用户还是专家?错误报告对用户调试是否有很大帮助;软件应用的领域:是专攻某一专业领域还是适用多个领域等;

⑷辅助功能:如是否允许用户更改数据集中的错误值或进行数据清洗;是否允许值的全局替代;能否将连续数据离散化;能否根据用户制定的规则从数据集中提取子集;能否将数据中的空值用某一适当均值或用户指定的值代替;能否将一次分析的结果反馈到另一次分析中,等等。

数据挖掘的步骤:

1) 理解业务与理解数据; 2) 获取相关技术与知识; 3) 整合与查询数据;

4) 去除错误或不一致及不完整的数据; 5) 由数据选取样本先行试验; 6) 建立数据模型

7) 实际Data Mining的分析工作; 8) 测试与检验; 9) 找出假设并提出解释; 10) 持续应用于企业流程中。 15

决策树算法的应用与价值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函数值的数据挖掘方法。

【优点】1)可以生成可以理解的规则;2) 计算量相对来说不是很大;3) 可以处理连续和种类字段;4) 决策树可以清晰的显示哪些字段比较重要。

【缺点】1) 对连续性的字段比较难预测;2) 对有时间顺序的数据,需要很多预处理的工作;3) 当类别太多时,错误可能就会增加的比较快;4) 一般的算法分类的时候,只是根据一个字段来分类。


【决策树的适用范围】

决策树法作为一种决策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的投资决策之中,它是随机决策模型中最常见、最普及的一种规策模式和方法此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决策带来的风险。所谓决策树法,就是运用树状图表示各决策的期望值,通过计算,最终优选出效益最大、成本最小的决策方法。决策树法属于风险型决策方法,同于确定型决策方法,二者适用的条件也不同。应用决策树决策方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具有决策者期望达到的明确目标;②存在决策者可以选择的两个以上的可行备选方案;③存在着决策者无法控制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如气候变化、市场行情、经济发展动向等);④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简称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⑤决策者能估计出不同的自然状态发生概率。

决策树算法的价值如下:①条理清晰,程序严谨,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②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应用性强,适用范围广;③分类精度高;④生成的模式简单;⑤对噪声数据有很好的健壮性。由于决策树法能简单明了地帮助企业决策层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方向。必然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做出决策的数量会不断地增加,而决策质量的提高取决于决策方法的科学化。企业的决策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一定会提高。因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在数据挖掘中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16

企业管理者角度看,开发信息系统有哪些步骤?(P281

1) 系统规划(包括作为计划的组织变革、企业过程再工程和企业过程改进) 2) 系统分析:提出问题→初步调查→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还原信息系

统的逻辑模型→建立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3) 系统设计/开发

4) 系统建设:编程、测试、切换 5) 系统实施 6) 系统运行和维护


17 系统开发的主要活动,系统设计环节主要阶段性成果有哪些?(P290

系统开发的主要活动:

系统分析:识别问题、指定的解、建立信息需求 系统设计:创建系统说明 编程:转换设计说明为程序码 测试:单元测试、系统测试、接受测试

切换:计划切换、准备文件、培训用户和技术文件 运行和维护:运行系统、评价系统、修改系统

系统设计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解的说明,以显示它的技术和组织部件如何结合在一起,该环节的阶段性成果主要为系统设计说明书,说明如何设计该系统以实现这个目标,提供系统分析识别的功能的说明等等。

1) 输出 2) 输入 3) 用户接口 4) 控制 5) 安全 6) 文件化 7) 数据库设计 8) 处理 9) 手工过程 10) 切换 11) 培训 12) 组织变革 18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有哪些?

企业系统规划法又称企业系统计划BSP,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是IBM


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的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是通过全方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由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在信息系统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思想是:信息系统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信息系统应该能够满足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信息要求,并向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信息系统由多个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以集成的方式构成,并且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系统结构。 【关键步骤】

1) 定义管理目标; 2) 定义管理功能组; 3) 定义数据类; 4) 定义信息结构;

5) 计算机逻辑配置及网络拓扑方案; 6) 可行性分析与可行性报告的撰写。 【原则】

1) 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2) 应当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 3) 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信息。 4) 应该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变化。

5) 先“自上而下”识别和分析,再“自下而上”设计。 19

编程、切换、运行和维护在系统开发中扮演什么角色?(P291

编程:设计阶段准备的系统说明被转换成为软件码

测试:无遗漏的和彻底的测试以确定系统是否产生了正确的结果。 切换:是一个由旧系统到新系统转换的过程

运行和维护:由用户和技术专家进行评审,以确定它实现其原始目标的情况如何,并决定是否要安排修改或修正。


20 信息系统开发有哪些主要步骤,各个步骤应该注意什么问题?(P289

1) 系统分析 2) 系统设计

3) 完成系统开发过程 4) 模型化和设计系统 21

建立系统所带来的挑战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P303

【挑战】

1) 目前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比以往具有更大的需求,似乎没有终点。 2) 技术和企业条件变化非常之快

3) 过去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案耗时数月或数年,已经不适于因特网和内联网

项目的情况和步伐了

解决方案

1) 快速应用开发 2) 基于部件的开发

3) Web服务和面向服务的计算 22

企业应该如何选择购买应用软件包、租用业务软件(SAAS模式)和软

件定制开发等不同模式?(P300 【应用软件包法】

(优点)设计、编程、安装和维护的工作减少;当开发公共商业应用时可减少时间和成本;减少内部信息系统资源的需要。

(缺点)可能不符合组织的独特的需要;可能不能很好执行许多企业功能;广泛的顾客化会提高开发成本 【租用业务模式SAAS

(优点)①简单。SaaS是简单的部署,从技术角度来看,不需要购买任何硬件,刚开始只需要简单注册即可。②初始成本低。传统的ERP具有较高的初始购买


成本,对硬件和软件的配置要求较高。SaaS可以不需要较高的硬件配置,减低成本。③访问。SaaS能使用户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如果您连接到网络,就可以访问系统。④免费试用。几乎所有的SaaS供应商都提供免费试用。

(缺点)①安全性。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很不情愿使用SaaS正是因为安全问题,他们要保护他们的核心数据,不希望这些核心数据由第三方来负责。②标准化。目前的SaaS解决方案缺乏标准化。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一家公司可以设计建立一个解决方案。鉴于复杂和高度可定制的ERP品,这是一个冒险的建议。

【软件定制开发】

(优点)能减少或控制成本;当内部资源技术欠佳或欠缺时能提供系统 (缺点)信息系统部门失去控制;依赖于外部供应商的技术方向和成功 【选择】

系统开发有多种方式,应根据资源情况,技术力量,外部环境等因素选择。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单位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

自行开发的好处是可以得到适合本单位的满意的系统,通过系统开发培养自己的力量。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

委托开发从用户角度讲比较省事,但必须配备精通业务的人员参加,经常检查、协调。这种方式开发费用较高,系统维护比较困难。

购买现成的软件包当然最省事。但要买到完全适合本单位的,满意的软件并不容易。购买现成的软件包需要有较强的鉴别能力。

联合开发对于培养本单位的技术力量最为有利,系统维护也比较方便。条件是双方要精诚合作,本单位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力量。 2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哪些需要关注的架构视角

1)设计视角


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中越来越广泛的运用,许多专家和企业界开始了对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形成了许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比较典型的方法有企业业务分析法BSP方法和基于企业架构的方法如TOGALF等。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IBM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是对企业进行自上而下的目标识别和细分,通过识别企业目标、务流程和数据分析,围绕企业流程和数据进行规划,然后再自下而上的进行数据建模、系统结构的设计以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开放组架构框架(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FrameworkTOGAF)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架构框架。为企业信息化架构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方法和相关支持资源的集合。TOGAF的核心是TOGAF架构开发方法,描述了企业架构的详细开发步骤,其方法以需求为中心,在总体框架和规划原则的前提下,从架构远景出发,经过业务架构分析,确定包含应用架构、信息架构和技术架构等内容的企业目标架构。以信息化现状作为基准企业架构,对照目标企业架构作差异性分析,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适应性改造和和迁移计划,分析实施方案中不同项目的优先权,评估各个项目的依赖程度、迁移费用、收益等,最终并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

这些方法都与IT战略的设计视角有关,认为IT战略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的人通常具有如下假设:

尽管企业信息化要考虑的因数很多,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理解他

们,通过对企业业务战略和目标的分析,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整理,考虑企业信息化的各种商业场景,使用企业建模等工具和分析方法。IT战略的制定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结构化的分析和推理过程。

通常而言。IT战略规划包括两个部分:IT战略(IT Strategy)的制定和IT实施

计划的制定。前者偏重战略方向,后者偏重具体实施。根据具体实施计划组织实施IT建设,IT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是分开的。

既然我们可以通过结构化分析方法来了解企业信息化所要面对的情况,那么

企业高层管理层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项目实施者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IT


规划的结果,从而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开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涵义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参与。在资

金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企业核心领导层的高度参与被认为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必要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工程的手段来管理项目,通过技术手段来评估项目的成

败。总之,设计视角(Design Len)认为lT战略的制定是一个模型驱动的,结构化的分析过程。但设计视角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它是否能够准确和充分地捕捉和描述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和流程。我们认为设计视角很有用,但并不是充分。对其他视角的了解将有助于掌握IT战略规划过程的全貌,并有助于了解处理IT战略规划问题的复杂性。

2)经验视角

一般认为企业IT战略是组织高层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出的,但战略的制定也必然也是个人和集体经验的结果,同时也会受组织文化的影响。

【经验和偏见】个人经验是人们长期建立起来的理解他们所处环境的思维()模式。当人们遇到问题时,会以自己过去的经验为基础,并根据固有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人们通常也根据过去的事情来理解新问题,并用过去的经验解决新问题,从而有可能导致偏见。集体经验与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基本假定和信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并与一种相当然的方式行成对组织和周嗣环境的看法。集体经验通常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组织惯例。制度理论家认为组织和制度里“本该如此”的假设可能会束缚开展业务的方式和战略的制定。组织在创新和变革(比如IT战略的实施可能涉及企业业务重组和流程再)时,需要质疑和挑战这些挑战,这会使那些不欢迎创新和变革的人感到不安,感到存在受到威胁。

【委托代理问题】根据决策理论,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管理者的决策相当大程度上是基于在自身以往的类似经验上所形成的对未来结果的预期上的,种预期带有相当大的非理性成分。由于信息化效果的衡量与监管十分困难,组织内部会出现委托代理问题,管理层可能对信息化过程施加影响使其为自身利益服


务。当管理层预期自身利益或职权管治的基础受到损害的时候,管理层必然阻挠组织利益最优决策,并施加压力影响信息化进程和组织变革的进行,维护当前的组织架构及治理结构。而且当这些利益既得者处于组织信息化决策者地位时,息化的进程与信息技术的取舍必然是朝着有利于其利益或能够加强其管治优势地位的方向进行。这样,管理层就通过与技术的相互作用而达成与组织的互动,从而使信息化与组织变革朝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并最终影响组织变革的最终效果。因此,信息化的最终结果往往不是组织最优的,而是管理层利益与组织利益博弈的结果。

企业通过参照行业IT治理最佳实践(例如COBT IT治理模型,制定适当的IT治理机制可以帮助组织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得到合理的监管与控制,从而保证组织信息化进程运行在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的轨道上。IT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IT与业务目标一致,推动业务发展,促使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IT资源,对IT相关风险的作适当管理。根据美国IT治理协会的定义,IT治理是一种引导和控制企业(组织)各种关系和流程的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旨在通过平衡信息技术及其流程中的风险和收益,增加价值以实现企业日标。

3)演变(进化与变革)视角

上面二种视角没有提及创新和新思想,人们常常通过模仿和借鉴产生新的想法和做法。从复杂性理论和进化论理论的角度来看,战略(包含IT战略)是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产生。在企业信息化规划制定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兰(Nolan R.L.)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个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诺兰模型把一个组织的计算机应用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划分成了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处理和成熟六个不同阶段,并总结出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发展策略,对后来各个组织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根据企业信息化的最新进展,企业信息化过程可划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手工作业自动化:计算机作为业务部门代替手工作业的工具,完成数据采集,

报表打印,数据传递等功能;

职能部门信息化:信息系统在业务部门得到应用并发挥作用,如财务管理

进销存管理等。

信息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企业的综

向业务管控。

企业流程重组:利用信息系统横向整合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 决策支持流程优化:利用信息手段充分挖掘业务能力,有效支持企业决策。 驱动业务模式创新:新技术开发促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比如整合外

部供应链,开展电子商务等。

其中,信息资源整合阶段和企业流程重组这二个阶段往往不是严格区分的,这二个阶段也是很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一个企业能成功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综向业务管控和横向流程整合”一般要具备如下条件:

企业通过前几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初步

建立了_支有力的IT管理团队; 企业有很好企业治理结构;

外部有市场的压力,内部达成了信息化建设的共识。 4)其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IT的战略层面的规划,就是来论证整个IT的商业价值以及IT的建设的远景

目标,还有一个对IT战略的具体的明晰,然后在基于这个整体的IT架构设计之上,再分解识别具体的IT项目,然后进行投资预算,这是一个完整的IT规划。

IT自身的挑战,要明白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还有一

个是IT资源的投入,IT资源的管理,资源管理有两个方面是重点,一个是IT团队建设,还有一个方面是资金的投入。

IT与业务的关系,要找到IT能够推动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提升的关键点。



这些问题最终归结到一个点上:规避IT建设的风险,风险怎么来规避,这


就是IT规划所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093afe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