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海洋·河流·湖泊·和冰川组成。 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上的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 地球上的水有咸水和淡水两种,咸水主要分布在大海·咸水湖中。而淡水主要分布在河流·冰川和淡水湖中。 在这些水中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三是海洋水,而淡水仅有百分之二点四七。 而淡水中又有百分之六十八是冰川。可饮用的水是十分很少的。 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 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 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 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的能量。 地球上的水分布广泛,贮量巨大,是水循环的物质基础。由于地球上太阳辐射的强度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水循环的情况也就不相同。 如在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降水量一般比中纬地区多,尤其比高纬地区多。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和地理条件。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 环境中许多物质的交换和运动依靠水循环来实现。陆地上每年有3.6×1013 m3的水流入海洋,这些水把约3.6×10^9吨的可溶解物质带入海洋。 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 水在循环过程中,沿途挟带的各种有害物质,可由于水的稀释扩散,降低浓度而无害化,这是水的自净作用。但也可能由于水的流动交换而迁移,造成其他地区或更大范围的污染。 河南省因干旱造成受灾人口1426.28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人口93.49万人,其中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88.68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9亿元,其中农业损失33.77亿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d638765f0e7cd1852536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