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原因及症状和处理方法

时间:2024-04-08 11:0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溺水的原因及症状和处理方法

溺水的原因很多,现将常见的几种原因和自救方法介绍如下:

1.技术不熟练。初学游泳的人,由于技术掌握的不好,在水中一旦发生问题就手忙脚乱,导致呛水而造成溺水。为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平时应正确地掌握游泳技术,呼吸自如,游进时自然放松。如发生呛水,保持镇定,可改变游泳姿势,用踩水方法,排除呛水后立即上岸休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继续游泳。

2.在非游泳区游泳。由于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因为水中可能有暗桩、礁石、急流、旋涡、水草以及障碍物等都可能对游泳者造成伤害。在**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告知学生,尽量不要在非游泳区游泳。如在游泳中遇到水草缠住脚时,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告诉学生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采用仰泳或反蛙泳姿势使身体平卧水面用手将缠住脚的水草向脚趾方向扒掉。如进漩涡使身体保持平卧姿势,增长身体半径漩涡面游出危险区。 3.患病期间游泳。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以游泳的,但没有医生的指导是很危险的。如有些患心脏病的人平时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但一下水由于受到冷水的刺激或游泳运动量过大心脏一时不能适应发病而产生溺水。以,教师要了解班里孩子的健康状况,对于有问题的孩子要建议其听医生的话,且运动负荷不要太大。

4.潜水。由于潜水必须憋气,时间过长或过频会引起脑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或出现休克等现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潜游泳时间不要过长或过频,同学之间还要互相照顾和提醒。

5.碰撞打闹。学生年龄小,同学之间喜欢在游泳池内打闹,一些男同学喜欢挑战性的动作,如:跳水,这是比较危险的,有时池子深度不够跳水后将自己的头撞破的事时有发生。在游时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此类事件。

6.抽筋溺水。由于游泳前未做好准备活动、身体过于疲劳、出汗后马上下水、水温过凉、技术动作过分紧张等原因,在游泳中都会出现抽筋的现象。如手指、前臂、脚趾、小腿和大腿等部位都容易抽筋,如果在深水自己不会处理,就会发生溺水事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教学生学习一些简单处理抽筋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主要使抽筋部位伸展。如手指抽筋,向外伸展即可排除。如小腿抽筋,先吸一口气浮在水面上,用抽筋的对侧手握住抽筋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同侧手压在抽筋腿膝盖,使抽筋腿伸直即可解除。因此遇到抽筋时千万不要紧张,根据抽筋的部位冷静地处理,然后及时游向岸边。如果腿部或全身性抽筋,则应及时呼救。

7.长游造成疲劳。有的游泳爱好者喜欢长游,看看自己到底能游多长、多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也容易发生溺水事故。例如,本来自己只能游1000米,而非要横渡1500米的水域,难免发生事故。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时,一不要逞能,二要赶紧回岸,三要及早呼救。

8.脚陷入淤泥。陷入泥坑时,千万不要紧张,更不能站立式踩水。应将身体横卧水中,用蛙泳最好是仰泳办法慢慢游出,可以脱离危险。


9.遇到洪灾等不可抗拒的来水时如果头脑是清醒的尽量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漂浮物体,如木桩、门板等游向较近的岸边,等待救援。 溺水者自水中救出时常呈呼吸浅速、不规律、呼吸困难、紫绀、咳嗽,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溺水者常因窒息而死亡,溺于淡水者,水自肺泡进入血循环,可引起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及溶血,造成急性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溺于海水者也可因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而导致肺水肿和电解质紊乱。 患者有昏迷,皮肤粘膜苍白和紫绀,四肢厥冷,呼吸和心跳微弱或停止。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杂草,腹部常隆起伴胃扩张。在复苏过程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2448小时后出现脑水肿、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各种临床表现。肺部感染较为常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44a313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