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年级读后感三百字【三篇】 【篇一】 今天,何老师教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乌塔为了凑足旅行的费用,每个周末都去帮餐馆打工或到超市分发广告,假期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为了这次旅行,她花了三年的时间查阅了许多的资料,她独立、自主、不怕累、不怕苦。她的这精神深深的触动了我。 想想我们中国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总是长不大的小王子、小公主。父母总担心我们,不让我们单独出门,甚至不让我们离开他们的视线。在父母的宠爱下,我们什么也不会做,我们的衣服由妈妈洗了,出去玩也由父母带着。我之前也一直以为自己是幸福的小公主。可是读了《乌塔》这篇课文,我才深深的体会到我自己象温室里的小花一样。不能象乌塔姐姐那样独立、自主。 课文中的乌塔姐姐能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她可以独立的为这次旅行做预备,打工挣钱。我也想对我的父母说,请您们放放手,也让你们的小公主学会独立,学会自主。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向乌塔姐姐那样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让妈妈操心,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篇二】 读了《剥豆》这篇课文,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生活既有欢乐也会有上些挫折和磨难。 文中主要写了一位母亲和儿子剥豆。儿子提出要竞赛,母亲心里十分矛盾。她想让儿子赢,又想让儿子知道在社会中,没有人会让着他。儿子虽然输了,但他没有沮丧,仍然很快乐。母亲佩服儿子,佩服他输了不怪别人,准确面对失败。 生活中不仅有欢乐,也有磨难。在磨难中吸取教训、经验。假如没有磨难,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在生活中体会欢乐与失败的价值。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一件事。 记得我四、五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不是很忙,经常能陪我玩。爸爸、妈妈经常和我玩“剪刀、石头、布”我对妈妈说“您出剪刀,我出石头。”当然是我赢了。第二天玩时我对爸爸说“您出石头,我出布。”可是,爸爸没有让我赢,而出了剪刀。我很不快乐,坐在地上哭。妈妈对我说:“你这样赢我们有什么意思呢?别人会让着你吗?我们再来一次吧!”后来我们又玩儿了几次,妈妈和爸爸都没有让着我,我靠自己赢了两次,我特别快乐。 这篇文章告诉我:真正的生活有欢乐也有磨难。失败是成功的源泉,苦难是将来欢乐的源头。只有久经说磨难的人,才会获得生活的真理,走向成功的道路! 【篇三】 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剥豆》的文章。文章中描写的事虽然看似寻常却深深吸引了我,触动了我的心扉。 《剥豆》主要描写的是母亲和儿子竞赛剥豆,结果母亲赢了;母亲正想为了照顾儿子感受淡化结果,不料想儿子却很轻松地认输了,没有寻常孩子的耍赖、赌气、沮丧,没有过多的在意失败。文中作者对儿子的一个表情描写令我感受颇深:在自己输了之后,儿子朝母亲轻松地笑了笑。这一笑,放下了剥豆竞赛的输赢,放下了自己的失败,全然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执著。在我看来这个儿子做的很好,他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在生活中,我们更应当关心竞赛的过程,而非竞赛的结果,应当用轻松淡然的心态来看待输赢。文中儿子的一句话也让我感动:“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竞赛开始前,母亲盆里已经有许多豆子,儿子拿一些过去也是合情合理的;可儿子却不要,说这样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他在竞赛初始时就将胜负抛开只关注过程中的真实意义。做任何事情,只有从一开始就抛开杂念、不计得失、全身心投入,才可能得到更多比胜利更珍贵的果实。 儿子淡看失败的心态让我联想到了宋代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他主张变法,但因受权贵压迫屡屡失败;不过他并没有灰心绝望,而是用梅花自喻,另寻出路,坦然面对失败;因为他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 文中的母亲经常剥豆,而儿子平日里家务做得少,母亲的胜利几乎是必然的。儿子敢于与母亲一较高下,赛后又能坦然接受输的结果,这值得我学习。生活中也是如此,假如因为可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或是在失败后一蹶不振,那么你将一事无成;但是,假如你敢于迎难而上,不畏惧失败的挫折打击,持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那么,你就能持续提升稿自身的能力,成功不再遥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d9625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