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草书字帖大图欣赏

时间:2022-12-13 00:1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王羲之的草书字帖大图欣赏

王羲之经典的草书字帖大图展示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 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草书的简史及特点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开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 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 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 李斯 小篆〞、“ 程邈作隶书〞以及 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标准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 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 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 屈原属草藁〞、“ 董仲舒 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 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 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那么〞,刘睦死前,明帝派 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 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 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 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公元46)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 书体。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 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 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 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





1 2


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开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 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 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 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 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 章法之章与 章程书、 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 张芝和东晋王羲之、 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 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 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 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 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 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 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 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 草圣〞, 孙过庭《 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识别,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 狂草学 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识别,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识别,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 高闲上人序》中提到 张旭草书以“喜怒 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dbe813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