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鹳雀楼》辨析 本文是关于 王之涣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 诗因楼出,楼因诗名,唐代两位诗人王之涣和畅当分别写过一首 《登鹳雀楼》,由于王诗在前,名声较大,几乎掩没了畅诗的影响, 后世论诗常把两首同题诗比较而谈,囿于成见,沿袭旧说,褒王抑畅 者居多,论者认为畅诗不如王诗是因为畅当的《登鹳雀楼》纯粹写景 (或者说景中少人 ),无理无情,无势无志 ;而王诗则是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理入景势,志由物出。果真如此吗 ?笔者经过反复再三的涵泳 玩味,的确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试申述理由如下: 畅当的《登鹳 雀楼》是这样写的:“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 入断山。”前二句写楼高以寄怀。鹳雀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高空 飞鸟似乎也只能望“高”兴叹, 低栖其下。 站在鹳雀楼上的诗人居高 临下,纵目远眺,仿佛觉得万丈高楼,顶天立地,横空出世。这两句 以飞鸟难以飞临反衬鹳雀楼高及云天, 以尘世景物的低矮渺小反衬鹳 雀楼的高高在上,夸张和想象相结合,静态和动感相交融,营构了一 幅高远辽阔、雄浑苍茫的壮观图景。写楼,有远离飞鸟,出世超尘之 想,写人有高蹈尘外, 遗世独立之思,化静楼为动感,寓情势于景物。 诗人孤高傲世、独步青云的风姿,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胸襟, 诗人高瞻远瞩、 超群脱俗的情志, 全在这精心营构的雄浑图景之中展 露无遗。 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如铜墙铁壁 锁住平原田野,似万千雄兵围抄高楼旷野 ;南来东向的黄河奔腾咆哮, 如惊龙腾空,似银蛇起舞,排山倒海,呼啸而来,汹涌而去,以雷霆 万钧之势,凭鬼斧神工之力,把横梗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这两句概 括描写,勾勒山河的形貌气势。以“围”写山,凸现山峦起伏,连绵 不断的地理形貌 ;以“入”写河,彰显黄河万里奔腾,滔滔向前的强 劲力量。“断”字入诗,耐人寻味。李白有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 水东流至此回”(《望天山门》 ),“断”字气贯长虹: 长江汹涌澎湃, 虎吼雷鸣,似倚天长剑把天门山一分为二。同样,畅当用“断”字也 传神地表现出黄河惊天动地、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任何艰难险阻, 任何崇山峻岭,都阻挡不了黄河一泻千里,滚滚向前的潮流。如此恢 宏壮阔的场面,如此壮浪奇绝的气势,如此震天动地的伟力,活脱脱 地烘托出诗人开阔高远的胸襟和激越奔放的豪情, 这两句与前两句一 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能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宋人沈括称赞这首诗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 “能状其 景” ( 《梦溪笔谈》),但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能状壮阔山河,正因 诗人胸怀高尚。畅当才情卓异,自视清高,不苟流俗,不甘困顿,有 一股冲决樊篱,大展宏图的激情。因而登临赋诗,抒怀励志,瞩目高 远,激情迸发。这种志存高远,积极进取,挑战困难,向往自由的精 神,不是通过王诗“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句子传达出来, 而是作为一种情操气度渗透在山川景物当中, 不可目遇只可神会, 涵 咏品味,自然能够体察出来。可见畅诗写景状物,图形绘貌之中亦暗 含情志理势,决非一般论者所言的“纯粹写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456f2c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