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歌” 作者:王民升 韩明东 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33期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寒来暑往、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每到一个节气,山东昌邑奎聚街道十字路小学都在全校开展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班队会时间向学生传授二十四节气知识。 要求高年级学生背诵“节气歌”,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相应的启蒙教育。科学课上,组织学生观看二十四节气知识录像。 二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 二十四节气”主题演讲活动。 演讲还穿插了中国的重大节日知识,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直观的认识: 端午节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腊八的米粥、除夕的饺子……通过演讲活动,让学生们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感受到自然与时间之间的“ 神秘约定”。 三是开展趣味诵读中华古诗文活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学校课前的预备时间,同学们都会诵读经典古诗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接龙,在没有负担的趣味诵读中,孩子们自然爱上了经典诵读。一二年级背节气童谣歌谣,三四年级背节气诗词,五六年级背节气散文。在各班推广时,对读、赛读、背诵擂台赛等各种趣味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四是把二十四节气各类传统文化教育不断融入校本教材中。 去年,我国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校组织老师精心编撰了小学《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并配有许多插图。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老师给学生讲述了“立春”的节气知识: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立春有‘打春’‘春游’‘咬春’等习俗……”五是以国旗下讲话为切入点,以各班班会为平台,以手抄报和书法作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国历法的内涵。 通过此类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而且激发了他们从中国古代经典中汲取精华、感受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 六是开展二十四节气农事“ 种植”体验实践活动。白露节气过后,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体验大葱、大蒜、小麦种植的实践活动。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开始了“种植”的第一道程序,即土地的开垦。他们有的除草,有的捡砖块,有的松土,有的打埂,很快就把地块开垦好了。老师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菜籽和麦种,请有经验的老师教孩子们犁沟、浇水、撒种、平沟、耙平等。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种植很仔细。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分别在土地上种下了大葱、大蒜、小麦等农作物。后期,孩子们将定期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对它们进行管理,如浇水、松土、施肥、打药、收获等,并用日记、活动记录等方式记录每一个细节,积累种植和管理技能。 七是根据节气变化,开展“快乐采摘”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们走进柿子园、山楂种植园,与老师共同采摘,体验乡村风土人情。活动现场,学生们和老师们一起摘柿子、摘山楂。 八是打造二十四节气校园特色文化,营造温馨育人氛围。 学校在校园内展出二十四节气图 文介绍、古诗海报等,供孩子们课余时间欣赏和识记。各班班主任鼓励孩子们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节气绘制节气手抄报,参与全校的评比、宣传和展示。孩子们纷纷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心中的“二十四节气”,激发了大家探究传统民俗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 (作者单位:山东昌邑奎聚街道十字路小学) 责任编辑:田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5c23e3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