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三道防线”,让风险防控简单明了 在所有的风险管理领域中,“三道防线法”正逐渐占据支配地位。但到目前为止,该方法还未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广为应用。究其原因,是税务风险管理本身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企业还在寻求适当的方法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事实上,“三道防线法”和税务风险管理相辅相成,是实现数据管理、交易处理、信息收集、核查等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理想方式。 那么,“三道防线”指的是哪三道防线呢? 一般来说,包括企业税务部门在内的任何职能部门,都需要了解其在企业战略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并且需要确保自身的目标和业务活动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这就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这一防线的根本用意,就是要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对所有涉税事项的理解要准确,对相关税务资料的收集和处理也要准确,对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了解要充分。 第二道防线就是常规的流程监控。该防线需要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指导原则,并且应当由税务和财务两个部门共同制定。以有效监控税务风险,及早发现问题和风险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缺陷。 第三道防线是通过企业内、外部的独立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税务问题,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因为比起税务机关的质疑,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总体来看,“三道防线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能让税务风险管理变得简单明了。但事实上,在各种规模的企业中,税务责任被广泛分散于企业的若干领域之中。有些企业连税务主管一职都尚未设置,成立税务部门并系统负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更是无从谈起。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一方面,围绕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直接或间接管理企业涉税事宜的人员有很多,但这些人员中具备特定税务技能的人非常少。另一方面,相比企业所得税,企业对于增值税、关税、社保基金及个人所得税等与企业利润不是直接相关的这些税项,通常会简单地视为经营成本,很少设专职人员来处理,而是由财务人员在销售部门的配合下予以处理。事实上,上述税费累计的金额可能比企业所得税更多,更容易产生税务风险。 那么,“三道防线法”在具体实践中该如何应用呢? 在当前的情况下,建立第一道防线面临着很多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企业中需要对所有税务数据负最终责任的税务部门不能直接管理其他部门,也无法实地深入到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办法可供选择。第一种办法,企业税务人员要清晰地了解企业其他部门的人员究竟需要承担何种职责,并要求其为职责范围内的税务问题负责。比如,可以让企业分公司的负责人书面保证:已实施主要税务控制措施,并且这些控制措施是有效的,提供的税务数据是准确的,等等。审计人员可在日后对上述保证内容进行核查。 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将企业税务人员分散到各个部门去,或者将税务部门的主要职能重新组合,以便于那些富有经验的税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财务、运营等部门的人员进行合作。这个方法虽然成本很高,但却十分有效。一家国际食品公司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该公司将税务问题置于董事会一个下属机构的日常决策之中,并将企业税务部门的日常工作外包,并用“一年能为公司省多少钱”的新方式来考核税务部门的工作业绩。这样一来,其税务管理人员就能腾出时间走访设于其他国家的经营机构,从而与当地业务管理人员建立直接的工作关系。一般来说,企业希望税务部门一年节省的税额能够相当于部门运行费用的3倍~5倍,但事实上,该企业税务部门每年节省的税额往往都是该部门运行费用的10倍。 相对于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的建立就容易多了。一个国际投资集团的做法是:为集团建立一个税务框架和程序指引后,设立了一个年度自我认证的流程,即各业务单位需自行检验对程序指引的遵行情况。各业务单位自我认证结束后,集团公司负责人会进行随机检查,以确保各业务单位自我认证结论的准确性。不过,这个做法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使财务经理及其他部门的业务主管同意执行在他们看来属于税务部门的工作。对此,我们建议企业通过试点项目来展示新方法对他们各自的益处,使他们认识到这些工作的确是他们职责的一部分,并且对他们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或者将特制的税务软件引入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自动化程序获取并确认涉税信息,以使得监控变得更加容易,并尽可能减轻非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据我们了解,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法。 要建立一个高效的第三道防线,就需要依赖于企业内、外部的审计人员。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认为,税务问题是一个技术性的“黑匣子”,而他们对打开这个“黑匣子”无能为力。我们能够理解这种观点。因为处理税务问题已经成为高度专业性的工作,而且要将复杂的技术性信息从流程和监控工作中分离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a26a21bcd126fff7050b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