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句屈原写的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民间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被贵族排挤而投江自尽,为了不让鱼虾咬食他的尸体,百姓们在江边放了粽子、菖蒲等物,用龙舟划过江水,既是告慰屈原,也是驱赶水中的恶鬼。从此,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节便有了这样的传统风俗。而屈原也被视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屈原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才华在《楚辞》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楚辞》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分九章,包括《离骚》《天问》《九歌》等篇章,其中《离骚》被称为“楚国之神典”,作为屈原的代表之作广为流传。 《离骚》是一篇长达四千多字的抒情诗,描述了屈原的离散流亡生涯和个人心路历程。其中蕴含了屈原的思想、哲理以及他对人生的看法。而《离骚》中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成为后人流传的名句。 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欣赏、吟咏《离骚》中屈原的诗句。比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句诗形容九州大地生机勃勃,但人们的能力却像万马无声,表达了作者激发人才的期望。 另外,《离骚》中还有这样一句诗:“欲周天而反自隅,衣裳犹湿见陈腐。”这句话意喻屈原的孤独与失望,他为了救国民、挽救国度,从各地奔走,但都没有得到延聘,反倒遭到排斥。这句话也表达了屈原的悲壮和坚定。 总之,屈原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人们念诵屈原的诗句,既是对屈原的缅怀和致敬,也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思想引领的再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dbbbd2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