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位次、线差及试卷难易度解析 分数线、位次、线差、试卷难易度,是涉及志愿填报的四个密切关联又完全不同的概念和专业术语,搞清这四个概念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志愿填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分数线:即省控分数线,是根据全省招生计划人数确定的高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达到这一分数才具 有志愿填报的资格,因此又叫“资格线”。分数线一般按批次划分,例如本科分数线和专科分数线,本科分数线又划分为本科提前批次分数线、一批次分数线、二批次分数线等。分数线每年不一样,会有一定幅度的高低变化,大多呈现一年高一年低的规律。例如山东一本文科分数线:2013年570分,2014年579分,2015年568分,2016年530分;再如河北一本理科分数线:2013年505分,2014年573分,2015年544分,2016年525分。影响分数线高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高考试卷的难易度,其次才是招生计划和参加高考的人数,招生计划和高考人数可以忽略不计。当这一年高考试卷难度大,考生成绩普遍较低,分数线就低;当这一年高考试卷难度小,考生成绩普遍较高,分数线就高。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分数线是随高考试卷难易程度变化而变化。 位次:是指考生在全省同一科别高考成绩的排名。分数越高排名位次越靠前,分数越低排名位次越靠后。以位次作参考系确定报考的目标院校,叫位次分析法。位次分析法,是选择目标大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位的重要方法。但位次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分数相差1分,位次可能少则相差几十人、几百人,多则相差上千人甚至更多。选择目标大学在定量分析时,显得捉襟见肘。所以,要想做到精准选择目标院校,还必须结合“线差分析法”,运用线差进行比对,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目标院校的精准定位。作为和考试分数对应的位次,与考生分数对应的线差是同步的,而跟高考试卷难易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情况就变得十分复杂了。如果高考试卷难度大,省控分数线相应就高,同位次的考生数量反而较多,因为分数段变少;假如高考试卷难度小,省控分数线相应就低,同位次的考生数量反而较少,因为分数段变多。这从每年各省高考分数段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线差:是指考生高考分数、高校录取分数与省控分数线之差。它包括考生线差分和高校录取线差分。考生线差分=考生高考分数—省控分数线,高校录取线差分=高校录取分数—省控分数线。我们选择目标院校,就是拿我们考生的线差分与高校录取的线差分相比对,从而确定可否填报。这就是志愿填报的线差分析法。线差分析法,既能做定性分析,又可以做定量分析,是分析研究并确定目标院校的有效方法,如果再辅以位次分析法更加精准快捷。 强调有一个问题:线差与分数线成反比,分数线越高线差就越小,分数线越低线差就越高。我们在运用线差法分析研究目标院校时,注意适当考虑分数线增长或降低这一因素。请注意:高校录取线差有三个数据,即最低线差分(投档线线差)、平均线差分、最高线差分。其中最低线差分最具参考价值,其次为平均线差分,最高线差分最无参考价值,因为它是录取最高分数,只有一个人且就是高分低就的典型。 试卷难易度:高考试卷的难易度就是各科试题、试卷的总体难易程度,它决定考生普遍成绩的高低,从而决定高考省控分数线的高低。所以说试卷难易度是一个关键问题。试卷难易度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主观因素,就是高考命题者设定试卷、试题的难易系数,比如0.60、0.65、0.70、0.75等,一般难易度控制在0.65比较适中。根据上年某学科普遍的考试成绩统计,进行适当调整,上年难度大了今年就调小,上年年度小了就调大,由命题组人为进行一定的控制,保障试题难易适中。这个调整还要根据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多少来研究决定,但全国试卷相对人为调整困难比较大,因为全国那么多省份教育发展水平、教学质量不平衡,有较大差异,很难做到全国一盘棋。不过全国命题分为“新课标1”和“新课标2”,由各省选择,这样就有了一定的区分,能够得到一定效果的控制。客观因素,就是高考实际反映出的难易程度。很多时候主观与客观相背离,出现命题者以为难,考生普遍答得好得分率高,也会出现命题者以为易,考生普遍答得不好得分率较低。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出现。 纵观上述分析,提醒各位考生:有一点是不变的,这就是无论试卷是难是易,总有高分考生产生。试题难易度是针对多数考生而言的。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必须保持试卷一定的难度,拉开考生之间考分的梯度,形成一定的区分度,以有利于高考的录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fe6548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