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哪首诗 篇一 我们在课上学习了一首没有题目的现代诗,但老师告诉我们这是“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别名。这让我十分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名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首诗,“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三千尺。两岸突兀,如削如磨。银峰如翠,翠峰如银。秋水澄茫,连峰去天不盈尺。领略孤高处,登临即见天地。”。这首诗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描绘出这座高山的壮丽景色。从字面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深地被山峰的壮丽景象震撼了,仿佛看到了银河从天而降的画面,并描绘出了山峰的形态,配以如诗般的描述,可谓是十分美妙。 然而,这首诗的原名并不是“疑是银河落九天”,而是《登高》。与其别名的称谓相比,原名显得平凡了不少。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名呢? 我在查阅资料后发现,这首诗最初由南唐时期的李煜所作,当时的名称就是《登高》。但到了明代,史载此诗名称已变为“疑是银河落九天”。经过查询,我们可以发现在明代,这首诗曾经被用来形容世界上绝妙的山峰之一。当时有一座名为“银河衡山”的山峰,呈马蹄形,上下底近5000米,山顶拔垂直高差3000米,下方似峭壁,两边如悬削,几无攀援,可当时就有许多人爬上银河衡山,欣赏这座山峰的美丽景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才逐渐被人们称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过这次了解,我似乎对这首诗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也理解了这首诗别名的来历。我觉得,“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名称用来形容一座如诗如画的山峰来绝不过分。同时,诗歌中的语言也足够生动、富有表现力,唤起了人们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之情。 重点分析:利用资料查找的方式,片段引入,通过对原名与别名的探讨,展开文章的根源,点明文章主题。用词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篇二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是我们课上学习的一首诗,虽然诗名很不可思议,但是仔细品味这首诗的意境,却又别有一番滋味。那么,这首诗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这首诗形容的是一座高山,然而每一个字都仿佛定格在了时光中,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奇峰的壮美和瑰丽。首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启发了读者的想象力。银河是那么的神秘而美丽,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形象,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仿佛能够看到它掉下来。而山峰跟银河有什么联系呢?其实只要我们想象一下银河沉入在这座大山之中的那种感觉便可明了。诗歌中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两岸突兀,如削如磨”,形容了这座山峰的陡峭和辛劳,可以感受到登山对身体的挑战。接下来的一句“银峰如翠,翠峰如银”,让我们感到充满了诗意,这是一种十分有画面感的描写。此外,作者还用了一些比喻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285903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