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赏析路遥作品《人生》 作者:田毓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9期 摘要:对路遥作品进行分析,总结《人生》创作中的价值性,核心目的是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路遥创作的思想意识,展现文化作品構建的核心内涵,实现文学艺术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路遥;《人生》;作品分析 通过对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分析,在30年时光淘洗中作品的艺术魅力仍然存在。《人生》在中篇小说的大潮阶段出现,现阶段仍然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品将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作为背景,通过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运用,充分描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的一生。在这种描写手法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并塑造了复杂的人物性格,展现出作品创作的价值性,满足文化传承的需求。 一、时代的评价特点 在《人生》发表之后,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读者对作品中高加林的形象存在争议。一些读者认为作品中高加林是农村社会阶段的社会主义新人,也有人认为他是追求真情的人物,还有一些人认为他是悲剧角色,不能经受现实社会的打击。人们在看完《人生》之后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主要是由于小说内容与现实社会存在冲突,而且,这些问题也正是当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小说中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是震撼人心、发人深省的。同时,通过对时代评价内容的分析,在路遥《人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在高加林的人生奋斗历程以及刘巧珍的爱情故事中可以发现读者对人物形象的关心,作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创作着这类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帮助当代人们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同时为准备入世的人们提供丰富的经验及智慧,从而有效促进读者的成长[1]。 二、作品的魅力特点 通过对《人生》作品的分析,作品中存在着较为强烈的自我追求意识以及主体地位追求。路遥在《人生》中,通过对高加林的描写,充分展现出自我意识以及主体地位的需求,这种需求意识与作者存在紧密关联。例如,主人公在事业追求中,充分吸收了城市的文明气息,并保留了一些传统的观念及需求。在生活中,高加林在城市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这是他自我追求的价值体现,但是高加林仍然对“走后门”的机会梦寐以求,是由于当时时代的限制。在爱情中,高加林之所以选择黄亚萍,是因为他在逐渐成长中审美发生了改变,价值观同样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黄亚萍、抛弃刘巧珍是较为合乎情理的,在这种感情变化描写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合乎逻辑的追求。如果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当时的传统道德进行高加林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行为评价,他的所作所为也是符合历史特点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们会作出一些本能的反映,所以,就成为作品创作中自我意识强化以及主体地位需求的体现[2]。 三、长久魅力中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人生》的研究分析,在发表之初就好评如潮,但是,该种作品在发表之初的受关注度与现代作品的受关注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首先,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分析发现,《人生》发表在中篇小说的盛世时期,导致作品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在作品创作中,充分反映出青年人坎坷的一生以及情感奋斗的整个历程,由于当时的人们在奋斗道路上逐渐追求自我意识以及主体地位,而作品创作时充分改变了当时人们的认知,导致深受人们的喜爱[3]。其次,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由于信息多元化,文学样式相对较多,在文学作品分析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价值意义,而通过《人生》的阅读,可以使人们在高加林以及刘巧珍的人物形象中发现共鸣,并在不同人生追求、人生理想以及人生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普通的平凡。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于作者及主人公的心灵交汇,充分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以及生活真谛,充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得到升华。通过对这两种时代的差异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中人们对《人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情感的真谛,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意识[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路遥作品《人生》鉴赏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作品中存在着饱含的浓郁情感以及对待传统美学的赞美,同时也是另一种对艺术魅力的追求。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对故事内容进行描写,而且也激发人们心灵中的震撼及激情。同时,在研究《人生》中,作者对困苦中的爱情表达均遵守民族传统的道德理念,将劳动人民的人格美、传统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在情感中产生共鸣,并充分展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在作品表面中,通过对陕北农村现实生活及客观生活的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普通民众优良品德的学习,并充分肯定了传统美德的价值性,并激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追求,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甘涵宇.路遥小说《人生》的精神主题[J].长江丛刊,2017(34):8-8. [2]祝丽静.对路遥《人生》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3(11). [3]侯晓艳.路遥小说《人生》的精神主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1(1):25-26. [4]曹新平.再读路遥《人生》[J].诗词月刊,2017(7):83-8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9a7a9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