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博物馆的重要价值 作者:李金 来源:《剧作家》 2016年第6期 博物馆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伴随自然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同时伴随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等人文科学的崛起而出现的重要文化现象。它是“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近现代文化理念的重要体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伴随西风东渐而逐步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蒸蒸日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博物馆2500多座,其发展速度史无前例。 在西方,博物是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早期西方博物馆与这些学科息息相关。在中国,博物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张华撰写的《博物志》一书,该书共十卷,多取材于古书,分类记载异域奇物和古代奇闻异事,包括神仙方术。就其内容上的博、古、奇来说,与后来博物馆的内容类似。这可能是中国“博物馆”名称的由来。 博物馆的核心是“物”,实物或复制的物品是博物馆的主体,是博物馆得以安身立命的硬件。所谓博物馆,即是以实物形态保存、陈列、展览、研究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遗存以及自然产物的文化教育机构。依据实物的类别与性质,可分为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综合博物馆三大类。具体的有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科技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地志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等。 坐落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座城镇、一个民族的文化标志,是树立其文化形象、拉动其社会发展的一张名片。博物馆是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最直观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史与自然史的活化石,是人类生命、精神、智慧的生动展现。博物馆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自然教科书、生活教科书,是以实物为文字书写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巨著,也是以实物为音符谱写的人类生命的摇篮曲和交响乐。博物馆是不依赖文字的实物图书馆,是用实物传递文化信息的文化宫,是博取新知的知识宝库,是赏心悦目的审美园林,也是愉悦身心的娱乐迷宫。博物馆的直观性、知识性、新奇性、趣味性,使之成为最具世界性和大众性的文化传播平台,堪称五湖四海,雅俗共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近些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空前提高,空闲时间的空前富余,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空前迫切。特别是在国家出台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后,博物馆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方面,日益凸显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在公益性公众文化生活和旅游休闲中、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具体来说,作为社会教育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教育意义。一是历史教育意义。博物馆提供的历史物证,是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历史,其价值往往高于文字的记载,有的则补充甚至改写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如展出于博物馆的长沙马王堆相关出土文物便是如此。历史物证确切地还原了历史发展轨迹,尤其是某些细节,它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二是文化教育意义。博物馆展出的人文实物,是人类的创造物,承载着重要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信息,直观地彰显人类的文化创造性,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与文明发展的脚步,以及其文化和文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这类博物馆文物,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富有文化教育意义。例如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陶瓷文化、服饰文化、家具文化等。三是审美教育意义。博物馆展出的许多艺术品,不同于常见的艺术品,它们或是年代久远,或者硕果仅存,或为名家手笔,或者颇有故事。总之一般为稀世珍宝,难得一见。所以在审美享受和艺术史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四是科学教育意义。博物馆的自然展品,提供丰富的自然知识,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草树木,抑或各类矿物等大自然创造物,都会给予人们丰富而新奇的自然知识。例如恐龙,便是极具吸引力的动物化石,实物加讲解,让人们了解到神秘的恐龙知识。五是思想教育意义。博物馆的核心是“物”,但在“物”的背后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们往往从博物馆的“物”联想到“人”。尤其是革命博物馆,更是直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人,无不为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所感动,而感动是最好的思想教育,净化心灵。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重要价值必将日益凸显。 责任编辑 王彩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a7e08e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