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回到常识 ---读《让教育回归人性》有感 船营区第五小学校 张燕 教育,与其说是一份工作,不如说是一份使命,我们的身后是几十个家庭,几十个孩子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方法。周国平先生的《让教育回归人性》一书中,挑选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归纳为“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是第一条,也是最根本的一条。“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生长本身就是幸福的。天性得到健康发展的人既优秀又幸福,因此我的感悟是:教育要回到常识。 “教育即生长”这一论点由卢梭提出,而后杜威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杜威,都批评了“孩子是一个尚未长大的人”的观点,认为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还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即对于阅读,书中曾对此提到高尔基的一句话:“我扑在书籍上,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古今中外的教育著作中,几乎都会提到阅读对受教育者成长的重要性,周国平也不例外,他认为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是最有效的素质教育。作者就是热爱阅读的人,他强调要多读经典,如果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素质不会得到提升。不仅成人要阅读经典,孩童也要读经典。读经典让孩子从阅读初始就有较高的起点,读百科,读经典故事,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阅读趣味和精神品味形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往上引导,这样才能通过阅读提高其素质。很多老师会问:“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不爱看书,不爱学习?”那么试问我们自己一年又看过几本书?又有多爱学习呢?我觉得还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好,因为学生的感官是很敏锐的,你的喜好会带动他们的喜好;班级里一部分学生的喜好会带动大部分学生的喜好;几个班级的喜好也会带动整个学校的喜好。尤其在当下,电视和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人们变得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纯享受的机器人。阅读是一剂良药,但其中也混杂着无用甚至有毒的东西。周国平给了我们忠告“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现在好了很多,学校有关于读书的活动,也鼓励孩子们多看书,让阅读成为真正的全民活动。在反思到我们自身,现在我们读的书是不是被功利化、事务、疲劳损害?我们是否具有类似青春期充满激情的阅读经验? 虽然周国平是一位哲学研究者,但是这本说缺是文字素朴、真诚,句句说到心坎里,直指现代教育的要害。感受着一位智慧长者对教育的忧思与呼唤,分享着他智慧人生的幸福与欢乐。“回归人性”四个字,也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 教育的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是一些常识,但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恰恰是严重地违背常识,所以我提出的口号是,教育回归人性,回到常识。 “教育就是等你把你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全部忘记了,剩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0fc4dca7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