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纪实故事随笔:风中的芦苇

时间:2022-12-27 18:3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活纪实故事随笔:风中的芦苇

第一次看到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篇文章,甚是欢喜,我欢喜的不是文章内容,而就是文章的标题,因为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芦苇实在太贴切,人何尝不是在强风暴雨中不断揺曳,看似随时被折断,却又能挺过来的芦苇,而且还有思想有情感。

尽管妈常告诫我:“每个人,生有时,死有日,不必怕!”但我小时候有几年时光还是常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每当生病时,哪怕是小小的感冒,我会担心自己一睡着了就不会醒;在池塘里挑水时,我无数次担心会滑下去,再也上不来;在暴风雨之夜,我担心房屋倒踏,会把我压死,也担心雷电把我劈死;当一个人走在外面,看到狗,担心会被狗咬死;不小心割破了手,会担心流水过多而死……所以我那时喜欢躲在放好蚊帐的床上,双手抱头静坐;喜欢钻到床底下不说话不发声装死,喜欢一个人趴在家后面的渠道里装睡,我以为这样可以平静地等待死亡,死相总比那些方式的死要好看吧。

因为那时这种心理恐惧我从没向别人说过,也无人发觉从而开导过我,而是一次又一次试验过后,发觉我没有死,例如我多次假装感冒过,在池塘边试图去滑倒过,也确实被狗咬过,甚至割腕让血流,看流多少血会死……,但真正让我释怀恐惧的应该是小学5年级时学到“杞人忧天”这个词之时,到现在我都记得当老师讲这个成语的典故和意思时,我才知道自己就是那个寝食不安的“杞人”,其实我这根芦苇是不会不经意折断的。

青春期有过一段日子,活得特别自卑,觉得自己脑子比别人笨,长得比别人丑,活着没意义,遁入空门的想法盘踞过一段时期,终究生活在偏僻的乡村,好像不知去哪里找空门而慢慢又遗忘了。这根芦苇只是被微风轻轻地吹拂了一下,又径自往上生长。

世界如此美好,亲情、友情、爱情如此温暖,我已幸福地人到中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珍惜眼前,活在当下,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上个月不期而遇的一场车祸,又让我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之中。这场车祸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结果反正是车毁人没事,


事后人们设想的种种如果都让我毛骨悚然,后怕不已,尽管我知道任何如果其实都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我当时被撞那一瞬间,没有害怕,没有慌张,而是想着要稳稳地停好车,把损失减到最小。可事后的结果是:又一次觉得自己是根随时会折断的芦苇。

车是不敢独自开了,可怕的是当我坐在别人车上时,老感觉司机开得不好,好像启动时会被别的车子撞,过红绿灯时会撞别人的车子,我坐在旁边,一次又一次地惊呼,恐惧,老感觉死亡只距离我一步之;另一表现是这段长日子中,我上、下楼梯,都充满了担忧恐惧,每一迈步即使放慢速度,睁大两眼都担心会踩空,会摔倒、滚下来,特别是手上有物品时更甚,如双手捧几本作业本时,我要把作业本双手捧着放到最侧边,以免挡了视线,我手端茶杯时,只能在杯里倒一点点水,然后一只手端着伸到最远处,另一只手需扶栏杆而下。

其实我知道“死生事大也”,死亡没那么容易,如果没到黑白无常勾命之时,即使芦苇再飘飘荡荡,它也不会折断,可某种时期的臆想就是存在,折磨着我,无人体会,无人能帮,正如抑郁症患者恐怕能被医疗、心理学治好的是极少数,更多的只能自我抗争,自我拯救。

反过来说,即使我这根芦苇会随时折断,也应该努力活好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理想境界只能可望,但搞好工作,善待亲人朋友,也善待自己还是可及的,因此不必怕!

本文作者: 周慧文(微信公众号:草根叙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ba0d44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