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池州翠微亭》原文、译文及赏析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 ② 经年:常年。 ③ 征衣:军装。 ④ 特特:特地。 ⑤ 寻芳:游春看花。 ⑥ 翠微:指翠微亭。 ⑦ 看不足:看不够。 ⑧ 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译文 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赏析 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 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 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 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 经 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 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 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 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幵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 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 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 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 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 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 可贵,故对句以 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 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怎能不愉快、不 兴奋呢?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 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 歌结尾一句的伏笔。 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 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 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 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幵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 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 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幵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 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那么,这次出游究竟如何?诗人看到了些什么景色呢?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 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 好山好水”概括地写出了这次 寻芳” 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 好”字来表达, 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 看不足”传达自己对 好山好水” 的喜爱、依恋和欣赏。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 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 马蹄”,照应了上面的 特特” 催” 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 月明归”, 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 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 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 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 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 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 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 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补充:由于岳飞被陷害,此诗本来署名是韩世忠,韩世忠和岳飞是生前 好友,当时未干署名岳飞。因此,后人推测这是岳飞所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c0134f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