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读后感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读后感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读后感:花姑子 前阵读了《聊斋志异-花姑子》篇。 这篇小故事里蒲老先生在故事结尾著述了一句 “至于花姑子,起初把聪明寄托在憨态上,最后把爱情寓于漫不经心的行动之中。才知道憨态是聪明到了极点,漫不经心是对爱情最诚挚的表现,真是飘飘然的仙女啊!” 这句话刚读到时很不理解,觉得拗口难理解的很,不过聪明如我,智慧如我,从不理解到理解,进而赞同,到佩服蒲老先生的智慧仅仅只用了几个月,哈哈.... 当时看到这句观点和点评时候没有看懂,琢磨很久也捉摸不出他要表达的意思,很是不能理解,怎么憨态就是聪明到了极点了,漫不经心是对爱情最诚挚的表现了(满脸懵逼)。一直到某一瞬间突然想起《锦绣未央》里有一集讲拓跋浚因为母妃被谋杀与李未央发生矛盾冲突之后,我三下子就理解了。 《锦绣未央》里有一集李长乐易容成李未央并刺杀了拓跋浚的母亲,而所有人的指认也让拓跋浚真的相信未央谋害了他的母妃,并失去理智与未央争吵,向未央愤怒的表达了他对未央的不满,他觉得在他和未央的这段感情里他一直爱未央比较多,并形容自己像一个傻子一样围着未央打转,而未央却只是享受他的爱,对他的爱不屑甚至轻视等等,而李未央只是痛苦不止的流泪,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爱跟他一样,不像拓跋浚说的那样无情,但拓跋浚根本不管她的眼泪和乞求,李未央只能失魂落魄的、无奈的对丫鬟说:“算啦吧,他既然不相信,你再说也是没有用的”。 想到李未央委屈无奈的面对拓跋浚的指责时,突然理解了蒲松龄先生对《聊斋志异-花姑子》文末的评论,李未央是多么聪明,他不就像花姑子一样起初把聪明寄托在憨态上,最后把爱情寓于漫不经心的行动之中么,因为她相信、信任拓跋浚的爱,所以才敢愚笨憨态,非常放心的把自己交给拓跋浚,也因为她聪明智慧,才敢把爱表达的那么漫不经心,长长久久,化进生活里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她深谙这个道理,并没有像有些男子女子一样只追求轰轰烈烈,浓情夸张。可是当矛盾来临时,拓跋浚却表达了他对此的不满,觉得李未央不爱他,口出恶言,狠狠地刺痛李未央的内心,而李未央只能默然流泪无奈的乞求解释。还好最后拓跋浚冷静下来,带着对未央的深情和对爱人的信任,查出真相,俩人最后和好如初。 其实世间有很多这样的女子,他们就像花姑子一样把聪明寄托在憨态上,在自己的'爱人面前愚笨至极,其实谁离了谁不能活呢,只是因为她信任你给的爱而且爱你才如此而已。女孩子们往往也是把爱情寓于漫不经心的行动之中,只求长长久久,平平淡淡,但是男孩子们可能就会觉得自己付出的爱比较多,遇到矛盾冲突就会像拓跋浚一样完全失去了智慧,只有埋怨和委屈,甚至觉得自己的女友老婆不爱自己,进而更加狠狠地刺痛女孩子的心,而女孩子只能默然流泪,委屈无奈。 不知道世间有多少的男孩子们能明白女孩子的憨态是聪明到了极点,看透女孩子的漫不经心是对爱情最诚挚的表现。就包括身为女儿身的我自己也是才明白这个事情。大概只有像蒲松龄那样的博学智慧的老头子才了解女孩子在爱情上的憨态和漫不经心的真挚情怀吧。 其实从古至今,很多社会问题都是一样的,人也是一样的,变得只是时代,而这本书我也不急于一气呵成的看完,只在下班后看一两个故事,慢慢体会他的精彩和智慧。 最后呢,希望男孩子们懂得爱惜女孩子的少女之态,玲珑之心,明白女孩子在你们面前才会有的聪明憨态、对爱情漫不经心的真挚感情。女孩子呢稍微对自己的爱人多表达一下感情,不要漫不经心的如一潭死水,祝天下所有的爱侣CP们都快乐美满,幸福到白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读后感:聂小倩 DP2 中文SL 赵天伟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作品中形象大多关于妖狐鬼怪。《聂小倩》就是其中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小说叙述了鬼女聂小倩弃暗投明并与书生宁采臣相爱的故事。 选段出自《聂小倩》中前四自然段,主要揭示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初步刻画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在评论中我将主要分析作者在描写人物性格特征时所运用的文学技巧。 首先,作者擅长运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去概括一个人物的性格。在作品的开篇,作者就用“性慷爽,廉隅自重”这样一个短语整体概括了主人公宁采臣的人物形象。此外,作者还特地补充了宁采臣对于自己的评价或要求:“生平无二色”。纵观全文,虽然宁采臣最终并没有信守自己的承诺——与聂小倩成婚后又纳妾——但在之前,他都一直坚持着自己廉隅自重的底线。对于燕赤霞的性格,选段也是基本一笔带过。“语甚诚朴”一句就直截了当地体现了燕生朴实诚恳的特征。然而通过燕生和宁生的交流,我们对于他的身份背景仍不是非常了解,除了名字和“自言秦人”外,燕生给读者留下了神秘的印象。联系下文,我们即能发现燕生其实是剑客,这里作者所渲染的神秘色彩和燕生低调沉稳的性格也为下文他身份的揭露留下伏笔。 其次,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作者也很好地从侧面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在选文第三段中,通过老媪和妇人间的对话,作者成功地初步塑造了聂小倩的形象。在老媪和妇人的对话中,小倩仿佛是脾气仍性的大小姐——“将无向姥姥有怨言否”“不闻,但意似蹙蹙”“婢子不宜好相识”这些句子表现了媪和妇人对于小倩态度的不满,也能侧面反应小倩对于作恶事是非常不情愿的,透露她内心的善良。然而,聂小倩刚一出现,媪对她的态度便立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这里老媪的语言,侧面突出了聂小倩的美貌,同时表现了媪的虚伪,揭示了鬼怪之间也存在着勾心斗角这一事实,使小说更具有可读性。而小倩所回复的“姥姥不相誉,更阿谁道好?”也表现了她的处事圆滑和心思细腻。 与上一段类似,作者在选文第四段中也是主要通过人物间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去展现人物性格。第四段中主要描写了宁采臣和聂小倩的初次相遇。当发现“北院女子”来到他的寝室时,宁采臣的第一反应是“惊”。“惊”这个神态反映了宁采臣在撞桃花运时,首先想到的是道德上的警戒线。而聂小倩则“笑曰:‘月夜不寐,愿修燕好。’”她的语言和动作充分体现了她魅惑人的熟练。宁依旧不为所动——“正容曰:‘略一失足,廉耻道丧。’”这里很好地回应了上文形容宁生的“廉隅自重”和“生平无二色”。此时小倩应该是非常惊讶的,但她还不想放弃——“曰:‘夜无知者。’”没想到宁生的态度却更为坚定——“宁又咄之。”“咄”一字体现了宁生正义感之强烈。当又一次被宁生恐吓“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时,小倩终于“惧,乃退”。然而鬼魅惑人的方式还有钱财的诱惑,不出所料的,宁生把小倩留下的黄金“辍掷庭院”他的动作再次强调了他“廉隅自重”的品质。最终,“女惭出,拾金自言曰‘此汉当是铁石’”从小倩的这句话中,我们能够隐约感受到小倩心里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也为下文小倩弃暗投明做好了铺垫。总而言之,这一段中对于宁聂二人的描写,强化了宁生“廉隅自重”的品质,也突出了聂小倩魅惑人时纠结的人格,并为下文中她性格的转变留下了伏笔。 选段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从正面和侧面详略得当地表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2fc68a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