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平安夜背后的故事 平安夜的起源 【历史故事】平安夜背后的故事平安夜的起源 一八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在奥地利萨尔札赫河畔的奥本村里,有一只老鼠大胆地溜进村里古老的圣尼哥拉斯教堂风琴楼厢里。这只饥寒交迫的小东西东跑西窜,到处咬噬,终于干下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导致了一曲脍炙人口的圣诞赞美诗的诞生。翌日清晨,一位身穿黑色礼服大衣的中年人走进教堂,径直来到风琴旁边坐下。此人名叫弗兰兹-格鲁伯,正当三十一岁,有着一头黑发,高高的鼻梁和一双富有感情的眼睛。他虽然默默无闻,但在这偏僻地区很受村民尊敬。因为他是本村的小学教师,又是圣尼哥拉斯教堂的风琴演奏家。 他起身去,踩着踏板,按下了琴键。可是风琴只收到几声叹息似的些微气息。 当格鲁伯正要俯身去察看究竟时,他的好朋友约瑟夫-莫尔来了。莫尔是个教士,也是一位音乐家。奥本村教堂的正式神父还不曾派来,莫尔是临时被派来顶替这职位的。 格鲁伯见到他张皇,不觉一怔,连忙问道:“天主天主!什么事儿,约瑟夫?”那位年长的代理神父挥舞双手,作出一副恐惧的神态,并起身使朋友出来跟他跑。 莫尔领着格鲁伯走到楼厢里的风琴键盘后面,指着鼓风的皮风箱上 一个大洞说道:“今早我辨认出这个洞,一定就是老鼠割开的。现在一踏下去,什么声音都没了!”格鲁伯认真地检察了风箱上的那个洞。圣诞之夜搞主日而没风琴奏乐,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他忍不住大喊:“真他妈的!现在可以坏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有办法,”莫尔神父有点腼腆地说:“我写了一首短诗,倒可以作为歌词一凑合着顶用一下的。”接着他又严肃地说道:“这可不是“那一类”的歌呀。” 格鲁伯看到他的朋友这么兴奋,不觉微笑起来。因为大家都晓得,莫尔的确很讨厌“那一类”的歌--就是当农妇和船工欢饮时,在齐特拉琴演奏下原唱的那种所谓生硬的民歌小调。这种东西往往引发那些傲慢顽固的仁慈教徒的反感,使道貌岸然的长老们大不大好。 格鲁伯拿起莫尔所写的诗读了头几段,顿时觉得好像有一股奇异的灵气贯穿脊梁。这的确不是“那一类”的歌。它好像是抓住了他的心,温和纯朴和动人地向他诉说。他从来都未曾这么深刻地感动过。他耳边隐隐响起了这些诗句的乐音。 莫尔几乎就是对不起地说道:“我只是这么想要,既然我们的风琴已经不作响了,那么你与否可以把这东西给我们的吉他琴分体式个曲,也许还可以搞出个小小的童声合唱队去胖妞,……你看看怎么样?” 格鲁伯说:“好呀,好,好!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给我吧,我拿回去看看是否能把曲子写出来。” 格鲁伯挥着地上的积雪,慢步静静地安斯村。他一路上沉醉在在他的乐曲构想中。 “平安夜,圣善夜, 万暗中,光华箭。 他就像耳聋的贝多芬一样,在内心深处听见了所有的旋律: 照著圣母也照著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恬淡天赐细果, 静享天赐安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650e2a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