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月份的别称,有以序次表示,以干支表示,以时序表示,以物候表示,以十二音律借指和雅称六种。收录如下: 一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阳、初月、初春、开岁、芳岁、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大簇。 二月:仲春、卯月、杏月、仲阳、丽月、花朝、中春、甜春,正春,如月,令月,花朝,竹秋。夾钟。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桐月、蚕月、桃浪、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姑洗。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月、槐序、麦月、麦秋、清月、初夏,首夏,维夏,槐夏,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中吕,麦候,麦秋,仲吕。 五月:仲夏、午月、榴月、蒲月、中夏、皋月,天中,端阳,蕤宾。 六月:季夏、未月、暮夏、荷月、暑月、溽暑、焦月、晚夏,伏月。林钟 七月:孟秋、申月、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巧月、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相月,霜月。蕤宾 八月:仲秋、酉月、桂月、正秋、中秋、爽月、桂秋、壮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月、菊序、霜序、咏月、菊秋、晚秋,凉秋,玄月,秋白,暮商,季商,无射。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开冬、吉月、阳月、上冬,坤月,阳月,小阳春,应钟。 十一月:仲冬、子月、畅月、中冬、雪月、寒月、龙潜、辜月,葭月,黄钟。 十二月:季冬、丑月、残冬、腊月、冰月、暮月、暮冬、嘉平、严月、严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大吕。 在中国古代历法方面,曾有所谓“三正”、或“三建”之说。在夏、殷、周三代,每年把哪个月定为“正月”是不一样的,周代是11月(称“建子”),殷代是12月(称“建丑”),夏代才是一月(称“建寅”)。“建”是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如果把北斗星周围的宇宙空间比作一个大表盘,把它的小时的刻度1、2、3……分别比作“子”、“丑”、“寅”、“卯”……12个时辰,或“北”、“北东”、“东北”、“东”……12个方位;把北斗七星的尾端当作时针从东北方“寅”的方位顺时针旋转,则会依次出现“建卯”“建辰”“建巳”……“建亥”。斗柄每转动一辰(或一方位),表示时间过去一个月。“时针”移动一周即过了一年(“闰余”略谈)。最终又回到“建寅”,于是“斗柄回寅”。 “建寅”是夏代所用的历法,所以叫“夏历”,中经“建丑”(殷代)、“建子”(周代)的变化,至东汉又恢复了夏制,沿用至今,正月是寅月。 季令别称常见有: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每季的第一人月为孟月,第二个月称仲月,第三个月称季月。 节令别称常见的有: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adb7691eb91a37f1115c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