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难以释怀的“还”乡情 -—《泊船瓜洲》赏析 《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于1075年二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时,历经官场沉浮、心力交瘁的诗人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对从政已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这次奉诏进京,第二次拜相,实属无奈.进京途中,诗人舟泊瓜洲,驻足遥望故乡,思乡之情油然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师. 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京口,今江苏镇江,在长江的南岸,是诗人途中经过的地方;瓜洲,扬州南郊,在长江北岸,是诗人停泊住宿的地方;“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意即“一水之遥”。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就一条江水的距离. 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写诗人由望“京口”进而联想到自己家乡所在的钟山.“数重”,意即“几层"、“几座”,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条件下,“几座”大山的路程也是很远的距离了;但“数重山”前面还有“只隔”两字,“只”,意即“仅仅”,细细品味,我们不难体味到诗人心理上感觉离家乡并不遥远、很近;既然离家乡并不遥远,就理应“还”乡.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兼点明时令--春天来临,一个“又”字既透露出诗人对时间荏苒、时令更替、岁月一去不返的感慨,又表明诗人已很长时间没回到家乡了。既然离1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开家乡的时间这么久了,就应该归“还”。 明月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月亮蕴涵有团圆之意.诗人夜宿瓜洲,抬头久望皓月,一方面心中贮满浓郁的“还"乡之情,另一方面又难违圣命,还得违心地进京北上……理应“还”乡,但不得“还”,应该“还"乡,但不能“还”,此情此景,思想矛盾的诗人不觉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问得无助,答问无期,耐人寻味. 在整首诗中,“还”是“题眼”,句句都紧扣“还”字来写,句句都力透纸背,透露出的浓浓的“还”乡情.可以说,思念家园、期盼“还”乡是作者此时最“放不下”、难以割舍的最难以释怀的情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bdb257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