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词】《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晁补之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是南宋词人晁补之的作品。这首词将写景、抒情、明理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写春景中小园幽葩细萼壅培未就,经不住风吹雨打,繁红落尽。同时阐明花落不是因春归去,而是因结子自瘦。感叹时光飞流,年华渐逝,纵然是好友相逢,痛饮狂歌,也难以像过去那样豪情依旧。 【原文】 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 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①细萼,小园低槛,壅②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③、芳醪④经口。那知自是⑤,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⑥,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注释】 ①幽葩(pā):清幽的花朵。 ②壅(yōng):把土或肥培在根上。 ③孤:辜负。 ④芳醪(láo):芳醇的美酒。 ⑤自是:本是,原严明。 ⑥风味:风度,风采。 【白话译文】 请问春天何苦这样匆匆,夹风带雨好似骏马驰骋。幽幽花朵、细瓣绿萼,在小园的低槛里,还没等人把土培好,就被风吹得满地落红。这百花占有春天的时间,还不如垂柳长久。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 一年中春恨占有十之八九,怎忍心辜负时光不饮美酒。难道不知,桃花凋谢是因自己要结果,并不是因为春去而消瘦。世上功名利禄也是如此,人到了老年之境界,就如春天到了晚暮时候。今天纵使能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 【赏析】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不厌其详尽情发露,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这一问,从古到今真不知重复了多少遍。问春何苦匆匆,问春去往何处,问春几时归来;问得带七分难舍,问得带三分哀怨。而本词以一问起篇,惜春怜春之情,更是直泻而出。然而,百唤千呼,春光终究难留,挟风带雨,如快马般一霎急逝而去。 “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小园中新种下了娇嫩的花儿,还都未来得及培土,就已是“风雨送春归”。一夜醒来,园中泥土湿润,空气清新,园中花儿,却是绿肥红瘦了。 “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繁华易落,倒是那嫩黄的杨柳,几番雨水后,反是一树青翠。不知那风中摇曳的万千柔条,是否试图绾系住渐远的春天?莫非是因为对春天的相思,才催生如此绵长的柳枝?此处写春花易谢,春柳不凋,则不仅有物情的体会,还有哲理的蕴藏。 后四句“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抒发了词人的感慨:其实春天周而复始永不老,只是人总爱忧愁春老,这忧愁只有人间才有。写到这里,词人已阐述清楚了自己对“惜春”这个题目的见解,有景有情,颇具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经口"承接上文,世间春恨十常八九,每到此时,必生怅恨,只能借助美酒才能排遣。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此语用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的诗意。桃花会谢,结子是为了下个春天,而非春天让它瘦了。但即便如此,“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惆怅遗憾,怕也是终究难免吧。 “桃花”句已暗蕴人生哲理,而‘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更是直写人生体悟了。词人将春愁与人间意脉扭结,将“惜春”归拢到叹老,事业无成,而人生已到了“春归时候”,倾吐出功业难就,岁月迟暮之感。“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看花老眼,伤时清泪,这世上的功名、老来的情味,春快要走的时候,总是多有感慨。 “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今日纵然能够举杯痛饮,像过去一样狂歌,但心情却不可能依旧。此三句表达了对人生和青春的惋惜之情。 这首词以物之理,通观人之情,以达明理,花开花落,春来春去,时日推移,季节代序,本于常理,春归不必惜。由物之理,推及人情,岁月催人老,亦属人之常理,不足惜。关键是暮年与挚友,金樽对饮,以叙友情,重夕阳,重有为,以求进取和康泰,不惜而惜,惜得更有价值。这首词,情中景,理中情,景化情中,情以入理,物我相一。可谓笔如游龙盘旋下,惜春笔墨悟人生。 名家鉴赏 苏轼:“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刘熙载日:“东坡词,在当时鲜与同调,不独秦七、黄九,别成两派也。晁无咎坦易之怀,磊落之气,差堪骖靳……”(《艺概》) 冯煦评其词“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则过之”(《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十余岁即受苏轼赞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散文流畅,其论政、论史之作。工诗词。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d9c933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