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爱生活,爱作文 作者:陈晓春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9年第07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指导他们感受生活,写作时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优化作文指导策略,从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出发,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切入点,让情境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达到“热爱生活与热爱作文”的双赢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学生害怕习作,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原因是对生活缺乏体验与积累。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好像生命特别脆弱,安全成了“高压线”,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言行限制。在家中这不能碰,那不用动手;在学校不能玩“危险游戏”(如“跳马”),不准外出踏青,如此等等。学生的体验与积累自然少了一些。小学现行习作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课,要求学生在80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这就更让大多数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习作指导时,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为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军属做好事;三八妇女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如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支农,帮农民插秧、割稻子,锻炼几天,出一身汗,滚一身泥,体验劳作之苦。凡此种种,不但能积累材料,还能学到和收集到来自群众的鲜活的口头语言。如此,习作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苦差事”就会变成“愉快事”。对课本中的习作练习,我们可以在习作课前一天、前一周,甚至前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一篇习作的练习不应仅仅是两课时,而应根据习作的具体要求,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生活。这样,学生所写的习作当然就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二、缩小时空,让生活进入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1f538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