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春深剧透版文案 终于看完了这本,似乎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想很多读者大概会在中间抛弃这篇,因为经过实在是太难熬,太艰险,太窒息了。我也在很多情节处,都会停下来,然后默念:结尾有糖,结尾有糖,结尾有糖,然后才能继续坚持下去。所以我觉得这篇文有太明显的用力过度,不管是在情节上,感情上,甚至在故事背景的所有知识上,都用力过度了。不过,能在网文中看到这样一篇拥有严谨,详实,面面俱到的北宋生活,一个波谲云诡的故事,几段感人至深的感情,也算难的了。 有的人感情至上,而有的人感情会放在最后面。不同的人,对于感情有着完全不同的做法和判断。张子厚和苏瞻,两个人都年少有为,才华出众,都有一腔为国为民的热情。然而在感情上,却南辕北辙,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苏瞻一直在失去,一直在失去,每每都是在失去以后才会后悔,会心痛,会遗憾。他把感情放在家族,名声,仕途,等等等等的后面,却从未觉得自己辜负了别人。对于堂妹的暗恋,对于九娘的辜负,对于十七娘的错信,在他心里大概都是别人的错。他身不由己,他无能为力,他做到了最好。然而对比张子厚,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其实是个多么虚伪的人,骗人骗己,一生都在自欺欺人中,从未觉醒。爱上他的女人都是悲剧。张子厚年轻时未得到心中所爱,却默默在旁守护。九娘的身边,其实一直有他的影子。只要九娘过得好,过得快乐,那么他也是开心的。然而九娘却突然离去了,他恼怒与苏瞻的疏忽,也恼怒过自己的失察,然而伊人已去,只能徒留伤心。他给自己取了表字——寄甫(记妋),他会一直把她放在心里,永远。终身未娶的他,从未觉得难过,因为他的心里早已经满是她的影子,她的笑容。即便孤独死去,即便绝了宗嗣,那又如何。我就是我,我为自己的感情负责。家族,名声,甚至仕途,在他心里都在感情之后,都在心上人之后。众人眼中的苏瞻是那样光风霁月,那样悲天悯人,而张子厚不过是个不择手段的小人。然后在他们所爱的人眼中呢?叹叹。 年轻一辈中,我最喜欢的大概是陈元初了。太初实际上是受到了太多的保护,当他终于记得小鱼,当小鱼离开他,他的心在几度辗转后,其实早已出世,不在乎人间的情爱了。而元初,却真正是个有血有肉,爱过,恨过,又放下的男子汉。青葱岁月时,他爱上了那个女子。逼着她练功,练剑,却因为国家民族,为了许多许多,只能把炽热的爱放在心头,永远收藏。然而他所有 的爱意,所有的好,最后却变成一场背叛,一把伤及家人的剑。那个时候他宁愿死在她的剑下,宁愿就此了却一生。但是他的生命最后还是被她所救。恨意满满,却无处发泄。他只能对她无辜的妹妹冷眼相对,冷嘲热讽。他恨自己的一腔热血都付之东流,恨他的满心爱意被无情背叛,也恨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自己,让家族,让军队背负了叛军的名声。他的心仿佛在油锅中熬煎,无法安放。在和太初的一次爆发中,他终于喷涌而出,对自己的怨恨,对家人的愧疚,对同袍的怀念,以及对逝去的青春与爱情缅怀。他终于又变成那个如太阳般热烈明朗的元初,爱过的已过去,恨过的已放下,互不相欠。再见时,云淡风轻,可以为家国而战,也可以互道一声珍重。 曾青春,却经不住流光抛;曾欢喜,躲不过风波扰。人之一生,情之一字,大抵如此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5d1aa3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