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轨社会学 越轨社会学:研究各种越轨行为的产生根源、形成过程及社会影响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越轨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因国情、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越轨社会学透过各种不同的越轨现象,寻找形成越轨行为的社会原因及其防止越轨现象发生和克服越轨行为的具体措施。 社会病态学:亦称“社会病理学”。社会学分支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主要研究社会解组和社会失调等社会问题,分析探索贫困、失业、犯罪、离婚、卖淫等问题产生的原因、范围、后果以及处理措施。社会病态指一种偏离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的状况,是一种离轨行为。社会学家将其比作发生社会疾病,不能保持与整个社会协调关系。 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对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的违反。视具体文化而定,在一种文化看来是越轨行为,在另一种文化看来可能是正常的。依程度轻重,分为:违反风俗的行为;违反纪律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五个层次。不同性质的越轨行为对社会的作用迥然不同。 越轨亚文化群:与主体文化某些重要价值观念和行为要素相违背的、具有自己独特是非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群体。由阶级地位、种族背景、居住地区、宗教渊源这类社会文化情景因素结合构成,对有关个人产生综合影响。 青少年越轨:一般指年龄在12—20岁或14—25岁的青少年,因违背当地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而发生的偏差行为。社会环境因素和青少年自我调节失控,均可导致越轨行为。越轨行为如不及时矫治,进一步发展会成为犯罪行为。 性行为越轨:违反社会性行为准则的行为。各个社会均有指导其性行为的准则,违反这些准则的人,即为性行为越轨者。婚前性生活、通奸、卖淫、同性恋等均属于性行为越轨之列。社会学家对性行为越轨的研究,重点在性行为越轨标准的考察,以及性行为越轨对社会和对越轨者本人产生的影响等。 认识越轨: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特别是信仰体系与社会主流的思想体系出现明显差异的现象。社会的伦理准则、常识准则、逻辑思维准则和科学技术准则,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基础。社会成员若在认识上触犯了这些基本准则,即会被认为是在扰乱社会,极端的甚至可能被看作是威胁整个社会秩序。 积极控制:运用舆论、宣传和教育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加以引导,以鼓励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其手段主要体现为奖励,包括精神名誉上的鼓励和物质利益上的刺激,亦称社会激励制度。 消极控制:对已经发生的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造成危惧,以达到警告本人再犯或其他社会成员效尤的目的。其手段从名誉上的损伤和经济上的罚没,到人身自由或某项权利的限制,直至生命的剥夺。 内在控制: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照遵从社会规范的方式行动的过程。主要靠社会规范的内化即个人对群体或社会规范的认同来实现。 外在控制:运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各种外在压力。主要体现为对社会制裁的运用。 软控制:“硬控制”的对称。运用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以及广播、电视、电影和印刷物等传播媒介的宣传和教育来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由于这种控制一般并没有明文规定,是非正式的和非制度化的,因此也可以称为非正式控制或非制度化控制。 硬控制:“软控制”的对称。通过法律、纪律、条例、命令和政策等强制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控制。这种强制性的硬控制一般都是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向社会宣告和昭示的,因此又可以称为正式控制或制度化控制。 社会越轨理论:研究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理论。越轨指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人们公认或共同遵守的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如违俗、违德、违纪、违法,以及自毁行为和其他异常行为等。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在《自杀论》中提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作了进一步发展。默顿认为,如果一个人趋向越轨的强度超过了趋向遵从社会规范的强度,就可能成为越轨行为者。尤其当一个社会存在着多种独特的亚文化时,越轨行为通常比较普遍。因为在亚文化、亚群体结构中,必定存在着与主流规范相冲突的成分。在社会流动极其频繁的现代社会,规范的权威性、执行力等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形,越轨成为社会复杂性的典型标志。由于衡量越轨的标准在于一定之规的界定,因此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越轨行为则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当某种行为被多数人界定或标签为越轨时,就直接成为越轨;而当群体结构、衡量时空发生变化,对于同样的行为就存在着不同的认同方式。 社会解组理论:解释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理论。最早由芝加哥学派创立。认为,社会解组是一个社会群体、组织的联系程度发生反向变化,导致社会群体解体的状态。群体成员越是缺乏联系,社会解组的程度就越高;社会解组的程度越高,越轨行为就越多。该理论把社会解组作为越轨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受到了很多批评,社会学现已不广泛采用一般化的社会解组理论。 社会控制理论:社会对人的动物本性的控制,限制人们发生不利于社会行为的社会学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在《社会控制》中提出。认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一种自然秩序,包括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等组成部分。人性的这些自然秩序成分,使人类社会能处于互相同情、互相帮助、互相约束、自行调节的自然秩序状态。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移民的涌入,使人们不得不生活在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自然秩序难以实现,越轨、犯罪等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因此,必须探寻新的复杂的社会控制手段。这主要包括法律、道德、舆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人格、启蒙、社会价值观、伦理法则等20种控制工具。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被不断修正和充实,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工程色彩的社会控制理论。 文化传递理论:解释越轨行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试图从人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寻找越轨的社会原因。强调与非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群体的接触将容易导致越轨行为。由美国萨什兰德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697ad75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