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项羽作文2000字_写人作文

时间:2022-03-29 21:17: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眼中的项羽作文2000_写人作文





历史的无情在于不可改变。

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项羽的灭亡而告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对胜利者给予歌功颂德,而对失败者则更多的是引以为鉴。然而,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却大都同情项羽,歌颂项羽,褒项贬刘的倾向非常明显。在《史记》中,司马迁以成败论英雄,没有因为最终争得宝座的是刘邦,而贬抑项羽。相反,司马迁不仅高度赞扬了项羽在反秦中得英勇表现,而且在文字间还隐约露出司马迁偏爱项羽的痕迹。比如:在鸿门宴中,司马迁就突出表现了项羽的率直,坦诚,而不是他的愚勇、简单和无知。那么,项羽为何能够搏得人们的同情呢?项羽身上最能唤起人们同情心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学习,找出答案并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了解项羽的社会地位和出身背景。在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秦国虽然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在文化心态上还没有收服诸侯国民。六国中,楚国的宗法色彩最浓,楚地文化最为独立繁荣,所以楚国人的复仇情绪也最为强烈。而项羽不仅是楚人,而且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的祖先世代为楚将,祖父项燕为楚战死,季父项梁也是战秦而死,项羽可以说是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人物。所以他对秦的仇恨之深可以想象。从这个角度看,项羽焚烧皇宫”“屠城”“杀降的残暴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对待秦人,项羽采取的是以暴制暴的手段。有一部分的人凭借项羽的这些暴行而认为项羽只是一个凶残、虐暴的人 。其实这是片面的,对项羽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如果从项羽的身份地位出发,他的这些暴行也是他为了替他的祖国、家人报仇的表现之一。

与项羽的残暴相对立的是,项羽还是一个仁爱的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说:君王为人不忍《淮阴侯列传》曰: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泣涕分饮食《高祖本纪》云:项羽仁而敬人。司马迁从各个侧面客观地表现了项羽的仁爱本性,更使项羽的这一形象真实可信。当宋义企图坐收鱼翁之利而不顾士兵生死的时候,项羽说: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军无见……”从这里可看出项羽的仁爱;在鸿门宴中,不就是因为项羽的不忍而使刘邦逃脱,从而酿成大错;在楚汉相争时,项羽看到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时,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这是项羽对士卒的爱护的表现。或许会有人说,那是项羽的妇人之仁。没错,作为一个想要夺取天下的人来说,这是项羽的缺点,也是政治家的大忌,所以项羽才没能成为胜利者,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仁爱,才使项羽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成为历来人们歌颂的对象! 作为一名武将,项羽却是一个有情有义、非常重感情的人。

项羽的重情首先表现在,他非常重视乡土之情。在夺取关中后,项羽毅然选择故乡彭城作为都城而抛弃关中: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当四面楚歌时,项羽与楚兵一样思念着故乡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如此可见项羽对乡土的衷情。如果项羽不是眷恋故土,而失去关中这一有利的战略位置,那么历史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其次,项羽非常重宗亲之情。为了替国家和


季父项梁报仇,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没有象刘邦那样----只是为了早日入关中为王,而是尽力与秦主力军交战,杀败秦兵,以至让刘邦先进入关中,从而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待项伯,项羽更是做到仁义至尽:在两军交战之际,项伯私自进入敌营,泄露军情,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有以身掩护刘邦,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叛逆罪行,然而,因为项伯是他的季父,所以项羽都没有责备项伯。这是项羽犯又一大错误,假想,如果不是项伯的从中捣乱,说不定刘邦在鸿门宴中已经身首异处了,也就没有了以后的楚汉之争了!还有一点就是,项羽用人任人唯亲,这也就是为何有很多的楚将后来都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的原因了:陈平、英布都是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倒戈相向的。所以,项羽的失败的命运也就成为必然!再次,项羽对部属和故人都是很重情的:范增是项羽的部下,项羽尊其为亚父,然而,范增却并没有对项羽感恩戴德,经常倚老卖老。在鸿门宴中,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分明是在骂项羽,然而项羽并没有责备他,因为范增是亚父。项羽作为一个霸主,能够容忍范增如此久已属不易了!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项羽没有听范增的计谋。就算是对待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项羽也没有加以伤害和欺辱!虽然曾拿刘父威胁刘邦,但最终还是没有杀他!试想,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呢?最后,众所周知,项羽是一个很专情的男人。他对虞姬的爱感动了多少的人!就算是在作战,他也要带上虞姬。在垓下之围的时候,项羽自度不得脱,但此时的他没有为自己的生命而担忧,却想到自己不能保护虞姬而感到伤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真是长歌当哭!在歌诗之中,他对自己的天赋神勇却陷入败亡,自有难言的苦闷和不解,但叹咏的重点却在于愧对相伴多年的虞美人。江山得失已退居其次,面对着冰清玉洁的美人,项羽的真情真性,在败亡之前,一展无遗!项羽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让人感叹不已!

正是项羽重感情这一秉性,使项羽无法成为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在政治斗争中,他的多情成为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然而却同时使他成为最具有真实人性的悲剧英雄!

项羽从小都是有雄心壮志的,在年轻的时候,项羽看到秦始皇游会稽是,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伟大志向!但是项羽从小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就缺乏坚强的意志。少时学书,没坚持下来,放弃了。后来学剑,又不成功。叔父项梁非常不满,项羽本人却口出狂言:学书,只不过记录名姓罢了;学剑,仅能与一人敌。要学就学足敌万人的大本领!项梁看他好象会有出息,就教他学兵法。三天热劲过后,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这也就为项羽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没有政治智慧,有的只是勇气!在反秦斗争中,项羽依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但是在如何治理天下,获取民心的方面,项羽却显得非常幼稚,没有一点政治细胞,这一点跟狡猾奸诈的刘邦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例如,在楚亡提出,谁先入关中就王之的时候,项羽只想着怎样报仇,屠杀敌人,不但没能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也失去了民心,而此时的刘邦却为了早日到达而不择手段,在入关以后又跟百姓约法三章,这使刘邦有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同时也获取了民心;再如项羽因不满楚王而将他 逐江南而于半路家以劫杀,这是项羽做的有一件幼稚的事,也使他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刘邦后来正是借义帝之事给项羽加上罪名,俨然自己是正义之师!在鸿门宴上,项羽轻信刘邦的辩解之词,最可笑的是他竟然将内应


曹无伤供出来,这是项羽犯的又一不可挽回的错误!以至 使 放虎归山!这一方面是项羽的轻信他人、粗疏麻痹;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项羽的自负、刚愎自用------他并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而刘邦回去以后立刻诛杀曹无伤,这是刘邦的高明之处。难怪范增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也为项羽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使用反间计,而头脑简单的项羽竟然上当了!这在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也好是不会上当的!还有,在鸿沟之约的时候,项羽又一次轻信刘邦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政治是复杂的,以项羽的直率坦诚、恃勇骄横、毫无远虑的性格,是注定不能成功的!

然而,项羽虽然不是一个政治家的料,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沙场上绝不含糊,万军丛中轻取敌将项上人头。破釜沉舟,诸侯作壁上观。可以说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项羽是一位大智大勇、当机立断的英雄。我们不得不竖大拇指,胸中洋溢钦佩之情。很多的人认为,项羽在新安杀了二十万降兵,却没有杀掉秦军将领章邯、司马欣,反而封王正是项羽不足以定天下的反映。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封章邯为雍王,实际上是夺去了他的兵权,这并不没有影响大局。项羽说是反秦战争中最大的英雄是没有人有非议的。项羽凭借着自己的勇猛,推翻秦朝的战斗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从侧面也可看出他的强大:项羽杀会稽太守时一府中皆惧伏,莫敢起杀宋义时,诸将皆惧伏,莫有敢枝梧救巨鹿是,诸侯莫敢纵兵;已破秦,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如此可见项羽的威风!项羽自己也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有败北,逐霸有天下,这虽有些许的夸张,但也可反映出项羽的项羽的英雄气概!

项羽是一位英雄,所以他的死也就注定是悲壮的。在垓下之战中,项羽在只有八百余骑的情况下,还能冲破汉兵的八面埋伏,其英勇可见!在乌江边上,尽管乌江亭长欲送项羽过江,以备以后卷土重来,然而,项羽却不愿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最后他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对于项羽的死,历来的文人都有所评价:杜牧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题乌江项王庙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此,项羽的形象也就完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项羽从24岁起兵反秦,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最后却悲壮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1岁。他活动在历史舞台上不过才八年,却如一颗横扫天际的彗星,留下了多少辉煌与感叹!所以也就无怪乎古今多少人对项羽的赞叹了!项羽无可争议是以为英雄!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我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可以说是对项羽最客观的评价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9568a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