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几种方法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本着这样的原则将“化整为零”教学模式细化为“情境引入——认识(复习)拼音——选音节组词说话——读记儿歌——认识生字”五个环节。具体操作如下: 一、将新授课融入生活情境 1.自编儿歌。教师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鼓励学生给每个字母编一句儿歌,便于学生记住它们的音和形。如:“小姐姐爱唱歌,张大嘴巴aaa。”“清晨公鸡要打鸣,圆圆嘴巴ooo。”当教学“b”的字形时,可以说“小姐姐听广播,右下半圆bbb。”教学声母“p”时,编儿歌“小弟弟爬山坡,右上半圆ppp。”“姐姐弟弟来摸瞎,两个门洞mmm。”“椰子树上椰子多,左i右e ie ie ie。”“我爱北京天安门,左a右n an an an。”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学习汉语拼音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促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2.表演故事。可以通过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拼音。在教学ba的四声时就可以利用故事穿插“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聪聪喜欢做什么呢?”(多媒体显示喇叭花面),接着出现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聪聪出去玩儿,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女孩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bǎ。“聪聪继续走啊走,又看到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男孩拔萝卜) “聪聪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多媒体显示爸爸画面)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昂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 3.绘制插图。如果学生对教材配的图不太满意,教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最恰当的图画在书上,说出自己的合理解释即可。有个孩子给“d”配图,却在马上画了一个人,手拉着缰绳向前跑,他的解释是,骑马的人像“d”的那一竖,缰绳与马头、到马背像一个圆,再配上马蹄声响“d、d、d”,这样形和声都有了。 二、将巩固新知融入语言训练 切忌为教拼音而教拼音,不应把教学与语言学习割裂开来。因为声、韵母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启发学生根据声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这样才能引起儿童注意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用上所学的拼音知识,体验到获取新知识后的成就感,并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也能进一步训练儿童的思维,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哪怕是小小的成功的快乐。 学生学会拼音认识部分汉字,怎样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弥补因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阅读材料而带来的不足呢?可以尝试建立每周“三读”的制度,即: 读报。每周由教师在早读时指导学生读一种拼音报,由家长指导读一次时事类报。 读句。每周由教师选一句格言或名句,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记。 读书。每周用一节语文课,由语文教师组织阅读带拼音的童话故事,并讲一讲故事。 三、将学习融入学科整合 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指导思想,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计算机课上用拼音的方式输汉字,当学生看到输入音节就能在电脑上输出汉字时,欢喜雀跃,自觉地产生要提高打字速度,学好拼音的欲望。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f04d5e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