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列传原文及译文 以下是《史记·列传》的部分原文及译文: 原文: 1. 伯夷、叔齐者,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2. 往归焉,适遭殷之乱而遂及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3.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译文: 1. 伯夷、叔齐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将王位传给叔齐,然而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于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认为违背了父亲的意愿,于是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走了。国人只好立孤竹国的次子为君。 2. 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善于养老抚幼,便一起去归附他。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恰巧西伯逝世,武王姬发用车载着西伯的牌位东征殷国。伯夷、叔齐便拦着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葬,就发动战争,能说是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侍卫要杀掉他们。姜太公说:“他们是有道德的人啊。”于是让他们走了。 3. 武王平定殷国的叛乱后,天下都归附于周,然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于首阳山,靠采摘野菜充饥。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作了一首歌。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君代替暴君啊,竟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啊?唉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的不济!”于是他们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上了。从这件事情上来看,伯夷、叔齐是怨恨呢还是不怨恨呢? 以上是《史记·列传》的部分原文及译文,如需获取更多内容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汉学家获取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5b0d7b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