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现实

时间:2022-10-21 06:18: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学与现实

作者:陈湖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6



李洱是一位很有思想同时又极具先锋探索意识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花腔》曾被认为是2001-2002年度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只是,李洱的名字真正广为人知是在2008年底。这缘于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德文版的《石榴树上结樱桃》送给中国时任总理温家宝,并点名要与李洱对谈。2010年,李洱做客大洋彼岸的西班牙,在马德里举行的“中西作家座谈会”上,就“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作了即兴发言。他的发言时间虽仅仅十五分钟,但那亲切朴实又不乏风趣深刻的妙语却给中西方作家、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实主义是一个伸缩性很强的概念,很多学者对这一理论范畴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解读和阐释,其特征和内涵几乎成了“一个无边的语义场”。对于这个概念,李洱却没有故作高深隐晦。而是以轻松巧妙的话语,通过生活中的交通拥堵这样一个现实性问题引到现实主义,并不失时机地幽默道,“如果我们骑着堂·吉诃德的毛驴过来,肯定不会迟到”,从而在增进中西学者的文化认同感时,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于是,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李洱开始了演讲。

因为演讲的主题是“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从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洱要讲的主要内容是“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纵观整篇讲稿,可以归纳为:一.现实主义的中国文学;二.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三.中国当代作家的现实。

首先,李洱讲到现实主义的中国文学。他先从中国文化层面分析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缘由。他指出,现实主义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因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里,中国的象形文字是用象形的方式来直观地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命名,因而它是一种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字。此外,李洱提到中国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重“入世”、“治世”的现实主义精神。就知识分子而言,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所以中国文化传统包含有现实主义精神,而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又深深地影响着文人的创作。这也促使了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风尚的密切结合,使中国文学作品呈现出现实主义倾向。他随即提到了《诗经》这部诗歌总集,这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那种“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基调。比如,其中的篇目《七月》以素描的手法写农奴们紧张的劳动生活;《硕鼠》以“贪而畏人”的大老鼠隐喻统治者的贪婪;《君子于役》通过一个牵挂在外服役丈夫的思妇之口控诉了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艰辛;《静女》表现了爱情生活的甜美与喜悦;《氓》诉说了一个弃妇的不幸遭遇。我们通过读这些作品,可以了解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所以,在现实主义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不论是汉赋还是唐诗,不论是宋词还是元曲,乃至明清小说,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中国文学的主流。接着,李洱从世界文学角度,谈到了西方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毕竟这是一个中西文学的座谈会,所以李洱并没有一味地强调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而是巧妙地延伸到了世界文学,并指出“现实主义”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作家席勒在18世纪提出的。他高度评价了世界文学史上的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造就的一大批文学大师,并指出西方文学艺术对中国的积极影响。特别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艺术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对于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国作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借鉴。李洱以自己为例,谈到自己在那个时代,熟读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熟读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熟读过塞拉的《蜂巢》。李洱列举的都是西班牙语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在说明中西文学交流意义的同时,也让西班牙作家、学者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西班牙语作品的喜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94c7a8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