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理论知识

时间:2023-04-06 09:2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 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 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4. 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5. 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6. 贸易逆差: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7. 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8. 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9. 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10. 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 100

11.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12.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3.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 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15.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16. 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17. 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18. 总贸易: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9. 专门贸易: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20. 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1. 无形贸易:指一切不具备物质自然属性的商品或称无形商品的国际贸易活动。 22. 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23. 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通过第三国同商品消费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24. 转口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

25.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

26. 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以经过计价的商品货物作为清偿手段。 27. 水平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的贸易活动。 28. 垂直贸易: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贸易条件= 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净贸易条件(N=(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Px/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Pm)×100 N=Px/Pm)×100

收入贸易条件I=(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一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数量指数Qx I=Px/Pm)×Qx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S=Px/Pm)×Zx(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S=Px/Pm)×Zx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D=Px/Pm)×(Zx/Zm)×100Zm表示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指数)

D=Px/Pm)×(Zx/Zm)×100

第三节 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有利的方面 1.促进生产力发展

2.积累资金

3.改善本国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力,逐步实现经济独立。 4. 提高劳动生产率 5. 互助合作 (二)不利的方面

1. 国际贸易秩序的存在,国际市场仍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大多处于不利地位。

2.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往往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压低,制成品出口又往往受后者保护贸易措施的限制,导致经济结构转变的困难较大。经济不独立,政治也是难以真正独立的。

3.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被动地位,加剧了这些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性。 三、国际贸易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人类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要求的、具有巨大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新型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上是对立的,但这并不排斥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贸易交流,这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制度下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表现为: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2.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3.参加国际分工的客观要求 发展对外关系的客观要求

一、亚当·斯密的 绝对成本说

思考:按照绝对成本分工的结果是什么? 分工后,英国用220 人生产布而不生产酒;法国则用 190人生产酒而没有人生产布。根据其劳动生产率,英国 I00人生产 1 单位布,220 人便能生产2.2 单位的布;而法国80 人生产 1单位酒, 190 人便能生产2.375单位的酒。从世界布和酒的总产量来看,由于有了分工,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布的总产量由分工前的2 单位变为分工后的2.2 单位,增加了0.2 单位;酒的总量由分工前的 2 单位变为分工后的2.375 单位,增加0.375 单位。因此,分工对整个世界来说是有利的。 对此学说如何评价? 评价绝对成本说

那么对分工各国来说是否同样有利呢,答案是肯定的。分工后,英国可以将1单位布与法国交换 1单位的酒,双方交换后,英国便有1.2单位的布和 1单位的酒,比分工和贸易前增加了0.2 单位的布;法国便有了 1.375单位的酒和 1单位的布,比分工和贸易前增加了0.375单位的酒。而英国和法国在分工后通过贸易所增加的布和酒的单位数量,便是亚当·密在其理论中所说的通过分工和贸易所获得的贸易利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ea5408f78a6529647d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