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课后反思 《认识米》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认识米和厘米的进率;教学难点是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我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1.如何引入米才能让学生从“被需要”转变为“需要”?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引发学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如何激发学生对新的长度单位米的强烈需求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061cbf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