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抨击中国人虚伪:假话连篇 没人说老实话

时间:2023-09-21 18:28: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胡适抨击中国人虚伪:假话连篇 没人说老实话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萨翎2013-08-27 07:45 我要分享

22

[导读]与鲁迅一样,胡适猛烈抨击中国人的“伪”。中国的现状,往往是无人敢说老实话,而多假话、套话和昏话,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乡愿。只是鲁迅的批驳更直接,胡适的针砭较婉转。



图为曾梵志油画

真正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了解一个思想家,应该从他的作品开始。历史所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书写历史的人经过取舍的,胡适作为近代中国一个拥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已经逐渐符号化。人们谈论他就像电影观众热衷于演员的“八卦”传闻,但却忽视了一部影响心灵的力作。胡适先生是一个重视“表达”的人,某种程度上,一个人自觉进行表达,即意味着他的觉醒。

19159月,胡适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师从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奠定了哲学观。他与陈独秀、朱经农、梅光迪、杨杏佛讨论中国的未来,多涉及文化命题,这一时期的讨论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有着萌芽关系,新文化运动的不少论战都与这些讨论相关。胡适还将自己写的《文学改良刍议》投给《新青年》杂志,一时间引发了关于白话文的讨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胡适的言论立刻引起了新旧两派的论争。胡适人尚在国外,文章却已暴得大名。


19176月,胡适从美国回到上海,参与陈独秀主导的《新青年》杂志社,后陈独秀被引荐到北大教书,胡适连同《新青年》的阵地一起移到了北京。和陈独秀一样,《新青年》杂志社的同仁们大多都在北大教书,胡适也不例外。在这里,胡适接触了蔡元培、鲁迅、钱玄同、李大钊、刘半农、周作人等一大批文化名流,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群落。

19196月,胡适接手《每周评论》,在上面发表了大量的时评,文气逼人,影响力巨大。应该说,在这里胡适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斯蒂芬·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尽管近些年胡适的论著和作品出版较多,但客观地说,我们对胡适的了解还很少,直到读《胡适文存》,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年我们从未真正地认识胡适,那些写胡适的文章,甚至关于他的传记都有挂一漏万之嫌,支离破碎,不见全豹。不论是赞颂他的人,还是诋毁他的人,都没有真正了解他,只不过是充当了挑战者的喽啰和传声筒。就像胡适自己说的,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

胡适身后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资料,他不但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每天做的事,甚至连自己的日程表都保留下来。如果因为忙,漏记日记,他会在闲暇的时候补记。他还完整地保留了大量书信、函件,甚至一些记事的字条。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有意识地保留这些资料。这可以理解为他对“表达”的另一种诠释,他的表达不但在于当世,而且留给后人去理解。

充分的表达,是人的一项自由权利。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从个体角度出发,写了大量文字。胡适认为,人的禁锢是主体对自由的一种无意识丧失。他引用易卜生的作品《雁》,在《易卜生主义》一文中说:“一个人捉到一只雁,把它养在楼上半阁里,每天给它一桶水,让它在水里打滚游戏那雁本是一个海阔天空逍遥自得的飞鸟,如今在半阁里关久了,也会生活,也会长得胖胖的,后来竟完全忘记了它从前那种海阔天空来去自由的乐处了!个人在中国社会里,同这雁在人家半阁上一般,起初未必满意,久而久之,也就惯了,也渐渐地把黑暗世界当作安乐窝了。这种主体意识的沦丧,是个人在日常生活委顿中屈服的写照。由此可见,唤醒个人的觉醒是何等的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ac6c3a47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