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梁启超

时间:2022-07-28 13:32: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回望梁启超》观后感

约莫120年前,有一位青年,他从戊戌变法开始登上中国思想、政治舞台,成为了新时代的启蒙者,他就是梁启超。看完五集的《回望梁启超》后,对梁启超先生的一生,有惊叹,有唏嘘,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梁启超先生的“善变,多变”,在我看来梁启超先生的一生,都未离开这个“变”字。

变法之“变”

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国从一个中世纪的国家迈出了走向现代国家的步伐。而梁启超一介书生,也从此时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当时的康梁二人以满腔报国之热血,行变法之事,明报国救国之志,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们确实勇开历史之先河,展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勇气与智慧。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变法是为了救中国,而不是为了救大清”这是康梁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康梁二人日后分道扬镳的潜在因素。

这次变法在我看来是梁启超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的第一“变”这次“变”先是让梁启超从一个普通的儒家书生变成了中国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这次变法的失败,也梁启超变的更为成熟,更加了解熟悉腐朽的中国官场。

思想之“变”

影片中梁启超先生的政治思想发生过几次明显的变化,第一次,便是受康有为影响,摒弃固有的儒家思想,接受西方立宪制思想,但历史证明,这一套在当时的大清王朝寸步难行。逃亡至日本后,在与孙中山的交往中,梁启超逐渐也认可了“只有共和体制才能救中国”的观点,这时的梁启超已经与他的恩师康有为思想向左了,这体现出了康梁二人的不同之处。康有为深受儒家牢固的忠君思想影响,一心想要保住帝位,而梁启超从善如流,相信真理,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这是梁启超思想第二次发生变化。

但是共和制就一定能在中国行的通吗?梁启超在游历美国后,再一次否定了自己的思想,因为在他亲身亲历之后,他看到即使是在号称共和体制最为完备的美国,华侨之间为了选举商会头目也经常大打出手,互相残杀。他开始认识到,在国情复杂,民无宁日的中国,贸然走共和之路也只能发展为另一种专制。

梁启超先生思想一直在变,但这并不是梁公墙头草,而是梁启超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勇于否定自己,改变自己的体现,梁启超的思想有一点从未改变,那


就是对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的一片赤诚。

人生之“变”

这里的人生之变,我们只谈谈梁启超先生坎坷的一生,一路崎岖变化,梁启超先生人生中第一次大的变故,应是逃亡日本,在梁启超先生后来的人生旅途之中,在康有为的劝说下拥护改良派而与孙中山反目;与康有为保皇问题上彻底决裂,写下“大言不惭之书生”;顺承袁世凯之意后又竭力反对袁世凯;拥护段祺瑞后又与段意见相左。这一次次的变化,承载着梁启超一生的伤痛,少有人的一生经历过如此多的大起大落,起起伏伏,变化不定。人生之变化无常,莫非如此。



最后借萧公权对梁启超先生评论的一段话结束:“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d4fb1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