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一(下)开学物理试卷

时间:2022-05-23 21:33:0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 学年安徽省合肥六中高一(下)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

9 小题,共 36.0 分)

1 4,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

4 1,它们都做自由落体

甲、乙两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 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 2 1



B. 从开始下落到着地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C. 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是 1 4



D. 从开始下落到着地所用时间之比为



4 1

161



2. 一质点沿 x 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 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 图象如图所示,则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C. 质点在 1 s 末速度为

D. 质点在第 1 s 内的平均速度

3.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粒子弹以水平速度

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 D 位置 时速度恰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从 O 运动到 D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 B 点的瞬时速度 B. 子弹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变化量 C. 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 1 D. 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4. 如图所示,左侧是倾角为







相同





2



的斜面、右侧是 圆弧面的物体固定在水平





地面上,圆弧面底端切线水平, 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一根两端分别用轻绳系有质量为





小球跨过其顶点上的小滑轮.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连接 小球的轻

,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两小球的质量之比





等于

A. 23

5.

B. 11



C. 3 2



D. 34

AB 是固定在空中的光滑水平横杆, 一质量为线M 的物块穿在杆 AB 上,物块通过细 F 悬吊着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现用沿杆的恒力相对拉物块使物块、小球一起 保持,则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静止 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A. 杆对物块的支持力为



Mg

B. 细线上的拉力为

C.

6.



D. 物块和小球的加速度为

如图所示, 轻绳 OA 的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物体上, 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水平横 MN 上的圆环上. 现用水平力 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 到图中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 与横杆的静摩力 f 和环对杆的压力 N,它们的变化情况是

F、环

A. F 逐渐增大, f 保持不变, N 逐渐增大 B. F 逐渐增大, f 逐渐增大, N 保持不变

1页,共 12




C. F 逐渐减小, f 逐渐减小, N 保持不变 D. F 逐渐减小, f 逐渐增大, N 逐渐减小

7.

如图所示,在托盘测力计的托盘内固定一个倾角为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让它自由滑下,那么测力计因





的光滑斜面,现将一个重 物体的存在,而增加的读数是

A. B. C. D.

8.

N





如图所示,物体 P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 重物,物体 P 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 这时物体 P 的加速度为

,则



;若细线下端不挂重物, 而用 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

A. C.

9.

如图所示,质量都为 恒力 F 向上拉 B,运动距离

B.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m A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

h B A 分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mg

A. B A 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B. B A 刚分离时,它们的加速度为 C.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

g







D. B A 分离之前,它们作匀加速运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0.0 分)

10.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B. 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压缩弹簧时,手先给弹簧一个压力 F ,等弹簧再压缩 x 距离后才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 D.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也不相同

11. 如图,半圆形支架 BAD ,两细绳 OA OB 结于圆心 O,下悬重为 G 的物体,使 OA

绳固定不动,将 OB 绳的 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位置

C 的过程中,分析 OA 绳和 OB 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化



A. OA 绳拉力逐渐变大

C. OB 绳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12. 如图所示,小车板面上的物体质量为

B. OA 绳拉力逐渐变小 D. OB 绳拉力逐渐变小

,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拉伸了

现沿水平向右的方向对小

的弹簧拉住而静止在小车上, 这时弹簧的弹力为

,随即以

车施以作用力,使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加速度由零逐渐增大到

的加速度做匀速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页,共 12








A. 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先向左、后向右 C. 当小车加速度 向右 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D. 小车以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13. 如图所示 OA 为遵从胡克定律的弹性轻绳,其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

m 相连,当绳处于竖直位置时,物块 一端与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

8N

0 点,另

m 对地面



有压力作用, B 为紧挨绳的一光滑水平小钉, 它到天花板的距离 OB 等于弹性绳的自然长度.现用一水平力 F 作用于物块 m,使 m 向右缓慢沿直线运动,物块与地面间有



摩擦,则在物块运动过程中



A. 地面对物块的支持力 C. 地面对物块的支持力

逐渐增大 逐渐减小

B. 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 D. 水平拉力 F 逐渐增大

保持不变



14. 如图所示,物体 A 放在物体 B 上,物体 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







B 间动摩擦因数

20N,水平向右拉细线,下述中正确的是



物上系一细线, 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

A. 当拉力 时, A 静止不动 B. 当拉力 时,A相对 B滑动 C. 当拉力 时, B A 摩擦力等于 4N D. 在绳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无论拉力 F 多大, A 相对 B 始终静止

4 小题,共 42.0 分)

,加速度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5. 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







,加速度

做匀加速运动.求:



做匀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

两车在此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两车在此相遇所需的时间.



16. 如图所示, 物体 A B 系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两端, 物体 A 的质量

质量 求:

,开始把 A 托起,使 B 刚好与地面接触,此时物体



A 着地时, B 的速率多大?

A 从静止开始下落,

物体 B

A 离地高度为 放手

物体 A 落地后, B 还能升高几米?



17. 如图所示, 斜面始终静止在地面上, 斜面上物体 A 质量为

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正压力的





?问:

,与斜面

倍,为使物体 A 在斜面上静止,

物体 B 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

3页,共 12




对应于 B 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种情形时,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

18. 如图所示,物块 A、木板 B 的质量均为



,不计 A 的大小, B

开始时 A B 均静止.现给 A 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 B 的最左端

开始运动.已知 A B B 与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若物块 A 刚好没有从 B 上滑下来,则 A 的初速度多大? 若把木板 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让 A 仍以

问的初速度从离?最终 A B 的速度各是多大?

4页,共 12

g B 的最左端开始运动,则

A 能否与 B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A

【解析】解: A、根据 B

,所以

,有

,故 A 正确;

,故 B 错误;

C、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g,与重力无关,故 C 错误;

D、甲、乙两个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



得: ,故 D 错误;

故选: A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g,根据 求出落地的速度之比,根据 求解时间之比。

本题关键是明确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然后灵活地选择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2.【答案】 C

【解析】解:AB、由图得: 加速度为



,根据

,对比可得:



,则

由图知质点的加速度不变,说明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1s 末速度为

,故 D 错误。

。故 C 正确。

,加速度为

,故 A B 错误。

C、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D、质点在第 1s 内的平均速度



故选: C



的图象表示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等于

加速度,由直接读出速度.由



求平均速度.



本题的实质上是速度 时间图象的应用,写出解析式,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是关键,要明确斜率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

3.【答案】 C

【解析】解: A、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结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一定小于中间位置时的速度;故

A 错误;









B、由于子弹的速度越来越小,故穿过每一块木块的时间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 C、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v

1 ;子弹到达各点的速率:

则由

B 错误;

可知,通过 CBAO 的速度之比为:

1 C ;故 正确;

可知,返向通过各木块用时之



D、将子弹的速度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给 比为 1















1;故 D 错误;



;子弹从进入木块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















故选: C





明确子弹的运动过程,将子弹的运动反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对应的规律可分析各项是否正确。

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逆向法的正确应用,同时注意匀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5页,共 12




运动的结论的直接应用。

4.【答案】 A

【解析】解:先以 再以

球为研究对象, 由平衡条件得知, 绳的拉力大小为

T 与支持力 N



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由平衡条件可知,绳的拉力

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两个力的合力,由对称性可知,







解得:



3

故选: A

分别以两个小球为研究对象, 分析受力情况, 由平衡条件求出小球的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关系,再求解两小球的质量之比.



本题采用隔离法研究两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受力分析,作出力图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5.【答案】 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答题时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进行正交分解、在坐标轴上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进行解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计算支持力大小;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水平方向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拉力大小。



【解答】

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则可知杆对物块的支持力为 A 错误;

B. m 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

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故

由此可得细线的拉力 ,故 B 错误;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的加速度为

,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6.【答案】 B

【解析】 解: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绳子的拉力为 T,则

增大,所以 F 增大;

,所以 f 也逐渐增大;



,所以





因重力不变,当角 竖直方向上: 故选: B

增大时, 减小,

再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

,所以 N 不变。故 B 正确, A CD 错误。



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其中不变的力,再根据其它的力与这个力的关系就可以求出.

本题考查对动态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受力分析,从中找出变的量与不变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 D

6页,共 12




【解析】解:选木块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由于木块在垂直斜面方向受力平衡, 可以解出木块所受的支持力,

再选择斜面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分解的 y 轴方向上,

所以解得 故选: D

大小等于

木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根据木块在垂直斜面方向受力平衡可以解出木块所受的支持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等于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然后对斜面受力分析解得斜面放上木块后受力的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应用牛顿定律求解加速度的能力,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力图.

8.【答案】 A

【解析】解:挂重物时,选连接体为研究对象,有牛顿第二定律得,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当改为 10N 拉力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P 的加速度为:











故选: A

比较加速度的大小即可

连接体共同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整体的加速度,当改用





F 后,再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



连接体问题常常将整体法和隔离法综合运用,整体法求出共同加速度,隔离法整理待求量. 本题中利用超失重的知识解决会更快,悬挂重物时,重物 的重力

9.





Q 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对





P 的拉力小于 Q











【答案】 C



7页,共 12




【解析】解: AB A 刚分离时, B 受到重力 mg 和恒力 FB 的加速度为零, A 的加速度也为零,说明 弹力对 A 有向上的弹力,与重力平衡,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 CB A 刚分离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AB 错误。

mg,原来静止时弹力大小为

,由胡克定律得:

2mg,则弹力减小量

C 正确。

两物



体向上运动的距离为



h,则弹簧压缩量减小

D、对于在 B A 分离之前,对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重力 变加速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 C

2mg 不变,弹力在减小,合力减小,整体做

B A 刚分离时,相互之间恰好没有作用力,则 B 受到重力 mg 和恒力 F,由已知条件 ,分析出此 B 的加速度为零, A 的加速度也为零,说明弹簧对 A 有向上的弹力,与重力平衡。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 的劲度系数。对于在 速运动。

本题关键在于分析

B A 刚分离时 A B 的受力情况,来确定弹簧的状态。

B A 分离之前,对 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所受合力在变化,加速度在变化,做变加

10.【答案】 AD

【解析】解: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所 A正确;

B、产生弹力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发生形变,但弹力是由施力物体形变引起的,反作用力是由受力物体形变引起的,放在桌面上的木块受到桌面给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不正确;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 是电场力,还可以是其他性质的力, 故选: AD

D 选项正确。

C 选项错误;



D、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如向心力,可以是绳子的拉力,也可以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 BC

【解析】【分析】

OB 绳的 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逐渐移至竖直的位置 物理量,画出平行四边形进行分析。

此题为物体平衡条件的一个应用:动态分析,处理这个类型的题需要找出不变的物理量,然后作图或找变化的物理量与不变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再加以分析,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解答】

解:对结点 O 受力分析如图:

C 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找出不变



8页,共 12




结点 O 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错误。 故选 BC

OB 绳和 OA 绳上的拉力的合力大小保持不变,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

OB 绳受力大小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变大,故

BC 正确, AD

所以 OA 绳受力大小变化情况:逐渐变小;

12.【答案】 ABC

【解析】解:物体静止不动时,水平方向弹簧弹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有







物体随小车一起向右加速,当静摩擦力为零时,有





,解得,





当静摩擦力向右,且达到



6N 时,有



,解得,

由于 由于

当小车向右的加速度为 小车以

,故物体与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弹簧伸长量不变,故弹力不变,

,故物体受静摩擦力先向左,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加,故 时,物体不受的摩擦力作用,故

C 正确;

A 正确; B 正确;

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于



,故静摩擦力向右,



设为 f,由于



,故 ,故 D 错误;

故选: ABC





对物块受力分析,先求出平衡状态的静摩擦力,再求出无摩擦力时的临界加速度,以及摩擦力向右达到已知的最大值时的临界加速度,让实际加速度与这两个临界加速度比较,从而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本题关键求出平衡状态下的摩擦力和无摩擦力以及摩擦力向右达到 度与临界加速度比较分析

6N 时的两个临界加速度,将实际加速



13.【答案】 BD

【解析】 解:物体 A 受到重力、 支持力、 水平拉力、 弹性绳的拉力和摩擦力。 如图。 A 处于初始位置时,与 不变。

故选: BD

A 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因为 A 做缓慢直线运动,每一个位置都可以看成平衡状态,运用正交分解法求出支持力的大小,以及拉力的大小.

B 点的距离为 h,根据正交分解得:

,知地面对 A 的摩擦力保持

所以支持力不变,摩擦力

D 正确, A C 错误。

,物块向右运动的过程中, T 变大, 变小,所以 F 变大。故 B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熟练运用正交分解去求解力.

14.【答案】 CD

【解析】解: AB、假设绳子不断裂,则当绳子拉力增大到某一值时 到最大静摩擦力。以

B 物体会开始滑动,此时

A B 之间达

B 为研究对象,最大静摩擦力产生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即当绳子拉力达到



48 牛时两物体才开始相对滑动。所以

,故 CD 正确。

AB 错误。

CD、当拉力为 16N 时,由 代入数据解得:

9页,共 12




故选: CD

隔离对 B 分析,求出 B 的最大加速度,再对整体分析,求出发生相对滑动所需的最大拉力.

本题属于动力学的临界问题, 关键求出相对运动的临界加速度, 判断在绳子拉力范围内是否发生相对运动,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15.【答案】解: 由题意知,两车在相遇前距离最大时两车速度相等,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

关系有: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有:



代入数据可得



所以此时甲车的位移





乙车的位移:











由题意知甲车运动时间为





令在甲车停车前两车会相遇,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



当两车相遇时满足:



代入数据得: 解之得 因为

另一值





不满足题意舍去





所以两车相遇所需的时间为 答:



8s



两车在此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



24m

两车在此相遇所需的时间为8s

【解析】在相遇前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则两车间距离要继续增加,当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两车间距离要减小,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离保持不变,所以得出两车相距最大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等,故根据运动规律求解即可.





本题是一道追击问题,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当两车位移相等时,两车再次相遇.注意相遇时在甲停车之前还是停车之后.



16.【答案】解:

解得两球的速率为:

A

设当

着地时,

B

V A

的速率为 落地之前,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落地之后:绳子松驰,



B 开始做初速为 V 的竖直上抛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

10 页,共 12




解得:



答:



A 着地时, B 的速率是





物体 A 落地后, B 还能升高 【解析】

本题分为两个过程来求解, A 落地之前:首先根据 AB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得 B A

地时, B 的速率;

落地之后: B 球的机械能守恒,从而可以求得

守恒,在第二个过程中只有 B 的机械能守恒.

B 球上升的高度的大小.

B 上升的全过程中, B 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所以在本题中要分过程来求解,第一个过程系统的机械能



17.【答案】解:

A 物体刚不向下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方向沿斜面向上,由平衡条件有:

A 物体刚不向上滑动时, 静摩擦力也达到最大值, 方向沿斜面向下。 由平衡条件有:





由以上各式解得: B 的质量的最小值: B 的质量的最大值:



A 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静摩擦力等于拉力的水平分力,即:



答:

时, 时,

的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













对应于 B 质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两种情形时,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分别为 【解析】



隔离对 A 分析,抓住 A 有两个临界状态: A 刚要沿斜面下滑时有沿斜面向上的最大静摩擦力,

刚要沿斜面上滑时有沿斜面向下的最大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即可求解。

A 和斜面整体研究,由平衡条件求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

本题是力平衡中临界问题,关键分析临界条件:当物体刚要滑动时,物体间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正确分析受力情况,运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18.【答案】解:

木板 B 向右匀加速



B 上向右匀减速,加速度大小









由题意, A 刚好没有从 B 上滑下来,则 时间关系 位移关系 解得





A 滑到 B 最右端时和 B 速度相同,设为





v,得









木板 B 放在光滑面上, A 滑上 B 后加速度大小仍为 B 向右匀加速的加速度











11 页,共 12




AB 达到相同速度



A 没有脱离 B,由时间关系

解得







A 的位移 B 的位移 答:

可知 A没有与 B脱离

若物块 A 刚好没有从 B 上滑下来,则 A 的初速度为 没有与 B 脱离,最终 A B 的速度相等,大小为



A 滑到 B 最右端时和 B 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



最终 A B 的速度相等,大小为



【解析】 若物块 A 刚好没有从 B 上滑下来,临界情况是

A 的初速度.

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

A B 的加速度,求出 AB 速度相等时的两者位移,从而得出相对位移,与木

板的长度比较,判断是否脱离,若未脱离,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12 页,共 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3df81cf2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