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唐诗五首 - 黄鹤楼-市优(湖北)

时间:2022-09-11 00: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诗中的气韵。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最想去的哪些地方呢? 出示课题,请学生说说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教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图片。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2、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的读音。

3、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并相机评点学生的朗读;如这是深沉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 4、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 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生读后,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2:仔细看看,这几句有什么特点?生:有三个“黄鹤”和两个“空” 说说这三个黄鹤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载”,生读后半截。感受那种空茫的感觉。


3:是啊,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白云悠悠、动人的传说……”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 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再读这四句诗。

4: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相机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理解“晴川”。学生闭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颢,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崔颢诗中的情景。

5:除了这树、这川、这芳草,诗人应该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补充。 想象着画面,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句。

6: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读,回答。(看到了“烟波江上”想到了“乡关” 理解“乡关”和“烟波江上” 7“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是绵密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生感受“日暮”带来的愁绪) 8:夜幕降临,寂寞就会随着暮色笼罩过来,尤其是四处漂泊的游子,那种愁绪更是深入骨髓。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没有)家乡汴梁,遥遥无踪,难怪诗人才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东升的圆月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乡汴梁却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见丝毫的影踪,真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啊!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全班诵读,拓展升华。 1、请学生诵读整首诗。


2、崔颢登临黄鹤楼,凭吊古迹,抒发了浓浓的乡愁。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3、动动手中的笔,写一段话或画一幅画,来表达你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1604a8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