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入学教育内容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一入学教育 从“心”开始 初一新生由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学习道路中的又一个重要的起点。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与被动性互相交替着,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以爱心为基础,细心、耐心、热心的开展工作,从他们的心灵入手,晓之以理,让所有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环境、把握学习新节奏、做新生活的主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的确,任何一件事开头是最重要的,同时又是最难的。教育教学同样也不例外,初一新生由小学跨进中学大门,是学习道路中的又一个重要的起点。迎接他们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等,他们从心理上对别人的依赖程度还非常之高,非常需要老师及时而积极的引导。同时随着“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学生的增多,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做好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假如能把握好初一新生入学教育这一环节,那么以后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个班集体就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关心加耐心----“自理”方能自立 初一新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他们的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自觉性与被动性相互交替着。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放手而不撒手,既要关心更要耐心,使他们从依恋父母老师的状态下逐步朝着独立的方面发展,适应中学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特别是以前没有寄宿过的学生,离开父母很难适应。如果不指导好他们的生活,就不能使他们安心学习。作为班主任,要关心他们更要耐心指导好学生一日生活流程,如怎样打饭、打水、购物、整理内务、管理财物等日常生活。特别是整理内务,一个寝室有8位学生,物品的摆放,每个学校都有统一严格的要求,细到棉被的折叠摆放、毛巾牙杯牙膏牙刷的摆放、鞋子的摆放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摆放等等。我们老师要深入学生寝室、餐厅,观察学生言行举止,通过耐心地指导示范,引导他们观摩自己身边的榜样,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自理。 “吃一堑,长一智”,学生的自理能力在学校的 “ 文明宿舍评比”中很快就能得到验证。评比扣了分,“轻则骂重则罚”是不可取的,关心他们,宽容他们的失误,耐心的指导(因为扣分也不是学生的所希望),只要他们受到了教育,有了觉醒,有了进步就好,而不在于分数的多少名次的前后等等。另外,班主任要用无声的语言对学生进潜移默化的教育:看到班上卫生角的扫把倒了,不经意地走过去把它轻轻地扶正,学生洗漱完毕,有些粗心的男孩子挂毛巾时前后半部分没对齐,就走上前去帮他拉扯整齐。这,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学生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开学初的编组、排位、发书及教室的布置和卫生扫除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自已动手,班主任只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努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才智,提高自理自立能力。 二、真心加细心----有“规矩”方能成方圆 大教育家孔子曰:“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进入初中之前,学生的行为习惯已逐渐形成,进入初中是否就顺其自然了?不,学生进入初中,巩固良好行为、矫正不良习惯更是关键。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各种意志品质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觉得自己成为“大人”了,所以更不乐意去做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少拿条条框框去卡学生,而要从心灵入手,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班主任要努力的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细心的帮助孩子,开学期间,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仪容着装、谁注意礼貌用语、谁坐姿端正、谁衣着整洁等,及时点名或不点名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毛病,如男生不留长发、分头,女生不留长指甲等;两相对比,学生们该选择怎样的习惯已一目了然。 入学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行动的准则。虽然这些是条条框框,但我们老师要尽量用人性化语言,在实施当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从初一新生入学那天开始,要就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严格学生的坐、言、走、行。 在开学一两周,争取集中一定时间组织新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列举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教育、引导。张贴“守则”和“规范”的全部内容;组织讨论,撰写学习后的感想,安排学生发言;抓住时机,对学生指出行为习惯的要求。同时开展纪律方面的知识竞赛,强化“守则和规范”的知识引导。 三、信心加爱心,有“比较”方能从容应战 初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初中的生活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方式与小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每届初一新生在入学教育中,我都同学生一道分析中学学习生活的新变化:从学生本身而言,小学时的“大哥哥,大姐姐”,到了中学却变成了“小弟弟,小妹妹”。这地位的变化,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放松自己,所以要树立警醒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从学习内容而言,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多了,这要求有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从学习方式而言,中学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代替了小学的“机械重点,死记硬背”。教学重点由小学的“知识教育”转到了中学的“能力培养上”,小学课业负担轻,而中学则负担重,小学教育时间松懈,中学的时间长而紧凑,这就要求学生作好勤动脑、勤动手和积极参与的心理准备,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做好学习上的衔接。比如要求学生预习——主动听课——课后复习——练习巩固等。与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番充分的“比较”,学生有了心理准备,对初中的学习就会多增一份信心。 对学习基础差一些的学生,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单独加以引导(如早读的科目时间分配,作业课的作业与订正,课后的预习复习与休息等等,尤其要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不让学生在学习上一开始就掉队。 四、热心加恒心,有“靶心”方能团结一致 告别童年,跨进中学大门的新生,这一时期正处在新鲜好奇、亢奋的状态。他们活泼敏感,憧憬未来,但情绪波动大,是非辨别力差、纪律涣散。这一时期班主任若不抓紧班级建设,那么学生的松驰涣散会使一个班变成一盘散沙,同时会加重学习的不适应症。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新生入学的最佳教育情境和良好的教育契机,及时组建班集体,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措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向心力,将学生团结在同一个磁场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老师要敢于放下架子,敢跟学生交心,做知心朋友,用教师的真心细心去唤起学生的童心,使他们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如新生全部进班坐好之后,班主任可以这样开始:“同学们,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成员?”学生只回答学生数,接下来我紧接着问:“难道班主任我不是其中的一员吗?其他科任老师不也是我们班的成员吗?”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明白老师和我们都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都是班集体的主人,理应共同建设好班集体。 “团结就是力量”,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一个班集体,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在接班的第一天就应该告诉学生,我们班本学期(年)的奋斗目标,三年后的目标。为了实现班级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制定出近期远期目标。围绕目标“靶心”,团结全体学生共同前进。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班集体,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当然 ,建设好一个班集体还必须有恒心,那些“半道施教”“ 半途而废”“ 一曝十寒”的做法都会影响班集体建设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非常繁杂,其方法也很多,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以爱心为基础,细心、耐心、热心的开展工作,让所有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环境、把握学习新节奏,做新生活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4e1c553c1ec5da50e2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