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不可及处在气象之恢宏、神韵之超逸、意境之深远,格调之高雅。唐人首先是培育起诗情才写诗,或者说只写那些适宜于用诗来表达的东西,而且力求显示美的性情,追求美的意境。唐诗的美是一种空灵的美,如镜中花水中月,宛在目前,却又不可凑泊。唐诗的美是一种健康的美,好像是天生的健美体魄,无矫揉造作之态。唐诗的美是一种内在的美,其魅力在于其所表现的生活之丰富多采,性格之天真率直,而不在字句飣餖之间。 “近体诗”一名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古代的诗歌如《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对平仄、对仗、用韵都没有严格规定。直至南朝,才开始注意诗歌格律,这些格律至初唐趋于完备和发展成熟,这种按一定格律写成的诗歌称为“近体诗”。但是近体诗确立以后,古体并没有废除,人们可以不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诗,仍然可以继续写古体诗。这就形成古体和近体并行的情况。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律诗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长律;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押韵是指诗歌的句末用同韵的字。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和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在唐以前,诗人做诗完全依照口语语音来押韵,直到魏晋时期,人们才开始编制韵书,但诗韵的准则仍未确立。隋朝的《切韵》,是一部比较正式的韵书,至唐,孙愐以此书为蓝本而编《唐韵》,遂成为诗韵的准则。唐朝以诗取仕,《唐韵》也自然成为官定的韵书。 何谓对偶?律诗的第三四句应当对偶,第五六句也应当对偶。所谓对偶,主要有两个要求:一、出句和对句相当位置的词,词类相同。二、出句和对句相当位置的词,结构相同,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对偶的句子平仄相对,声音富于抑扬变化,意思有某种相关性,使读者产生联想,因而造成双重的艺术效果。平仄相间营造音乐美,根据吐字发音的高低、长短、升降和缓急,汉语声调可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指阴平和阳平,声音舒缓从容;仄声指上声、去声和入声,声音或曲折或急促,变化较大。平声与仄声的相互调节,可以使诗句的声调谐协,跌宕起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运用语言最精致的一种体裁,所以欣赏唐诗首先要从语言下手,读懂是第一步。欣赏唐诗还要进入诗的意境,所谓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欣赏唐诗应力求感受和进入意境,也就是说要驰骋自己的想像和联想,和诗人取得共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50fbd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