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适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 一、什么是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模式的新的时代,直接称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或Ubiquitous Computing)时代。普适计算是指在普适环境下使人们能够使用任意设备、通过任意网络、在任意时间都可以获得一定质量的网络服务的技术。 普适计算是在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重点在于提供面向客户的、统一的、自适应的网络服务。普适环境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和服务:网络环境包括Internet、移动网络、电话网、电视网和各种无线网络等。普适计算设备更是多种多样,包括计 算机、手机、汽车、家电等能够通过任意网络上网的设备;服务内容包括计算、管理、控制、资源浏览等。 普适计算具有以下环境特点: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方便服务,不同的网络(不同协议、不同带宽)、不同的设备(屏幕、平台、资源)、不同的个人偏好等。实现普适计算的目标需要以下一些关键技术:场景识别、资源组织、人机接口、设备无关性技术、设备自适应技术等。 在普适计算时代,各种具有计算和联网能力的设备将变得像现在的水、电、纸、笔一样,随手可得,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变成一对多、一对数十甚至数百,同时,计算机的受众也将从必须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人员普及到普通百姓。计算机不再局限于桌面,它将被嵌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空间中,变为手持或可穿戴的设备,甚至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器具融合在一起。此时,信息空间将与物理空间融合为一体,这种融合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物理空间中的物体将与信息空间中的对象互相关联,例如,一张挂在墙上的油画将同时带有一个URL,指向与这幅油画相关的Web站点;其次,我们在操作物理空间中的物体时,可以同时透明地改变相关联的信息空间中对象的状态,反之亦然。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普适计算研究的发源地,Xerox Parc研究室的科学家就曾预言普适计算设备(智能手机、PDA等)的销量将在2003年前后超过代表桌面计算模式的PC,这一点已经得到了验证。据IDC统计,2001年美国和西欧的PC销量已经开始进入平稳期,甚至开始下滑,而在同期,手机、PDA的销量却大幅度攀升,在很多国家,手机的拥有量已经超过了PC。 二、什么是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在极大规模上可扩展的信息技术能力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具体说来,从主机时代到个人计算机的过渡使得计算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因特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计算模式,但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格局并未改变。 本质上来说,云计算有三件事情:一是它关注于人们如何看待计算设备,如何将这些设备与环境有机结合,完成人们的各项任务;二是它关注于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如何设计、布置计算应用;三是它关注环境以及如何使用新的技术和功能提高环境下服务的获取能力。人们可以通过传统的计算机、移动设备、甚至是在网络中的嵌入式芯片(这些具有计算能力的设备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小的趋势)来获取这些服务。 云计算的环境就是这样一些移动、固定设备和嵌入式芯片的组合在网络支持下为完成人们的计算任务而互相协作的计算环境。这三部分构成了以人为中心、面向任务的计算环境。这与传统的信息技术有着巨大的差异。总体概括说来,云计算有以下四个特点: (1)数据在云端:不怕丢失,不必备份,可以任意点的恢复; (2)软件在云端:不必下载自动升级; (3)无所不在的计算: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任何设备登录后就可以进行计算服务; (4)无限强大的云计算:具有无限空间的,无限速度。 三、普适计算和云计算的区别 从目前的一些界定看来,普适计算是大的概念,云计算是其下的子概念。云计算是“普适计算”的一个具体的应用。互联网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第一个时代是Web1.0的时代,人们通过媒体的报道和文章的撰写来了解资讯和新闻。第二个时代是Web2.0的时代,人们看到的分享的互联网的时代,也就是说个人可以经过博客,经过BBS等其他的方式都可以发表他们的意见,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造成了很多人与人之间、网友与网友之间的互动。互联网的第三个时代Web3.0,就是Web服务无处不在,也就是普适计算的时代,而云计算正是互联网第三个时代的开始,即让网络从一个文字的,社区性的一个平台,变成一个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提供无限应用的,汇集众多服务的互联网时代。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得出,普适计算是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新的发展,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生活的所有方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云计算是其初步的环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d82e066c85ec3a87c2c5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