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借景抒情散文

时间:2022-09-13 09:05: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教学借景抒情散文

——中考閲卷之后引出的思考

内容概述:教学借景抒情的文章,应该抓住文中的景与情之间的关联。先抓住景的特征,再体会景中表述的情。2011语文中考试卷中有这样的阅读训练考查,联系本训练所设问题,剖析这样的文章学习方法。

平时在教学散文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内容理解比较到位。这大概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具体的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见到、听到或者是亲历亲为一些事,散文中写人、记事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到位,因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老师如在学生学习这类文章时,予于适当的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的学习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但是,每当学生学到借景抒情散文时,总是说,这类文章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往往对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够,不到位,有时理解两者关系时甚至偏离得很厉害,以至于有的学生甚至谈到其类文章而色变,内心中透出很强烈的恐惧感。在和老师们交流教学心得时,很多语文老师谈到教学其类文章时,自己虽花了很大力气去分析讲解,也在课堂上去设计一些得体的问题,协助学生去理解这类文章的内容时,但除了少数语文水准比较好的学生能比较好的理解外,绝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总是一头雾水,于是老师也手足无措。

这次参加中考试卷,我参加阅改的是一篇现代文阅读理解,恰好这篇文章就是借景(物)抒情文章,我阅改试卷,从学生答题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能紧扣题意,较准确的答题,也有少部分同学错答、漏答,甚至是乱答。针对答题比较乱的学生,他们理解内容不到位,也就存有答题不规范现象。

综上所述,抒情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理),托物言志这类文章,不但教学上有难度,而且学生在学习这类文章确实存有相当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学生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所遇到困难呢?

下面就这次中考阅改试卷中学生答题现状,就试卷中具体的试题联系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对这类文章教学的一些心得体验。

首先介绍一下本次中考我阅改的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生机勃勃的太阳花》文章通过对太阳花的特点的描述,作者对太阳花所表现出的精神,表达出赞美与歌颂,同时文章揭示出一个生活哲理,给人以启示。文章内容并不复杂,也不是十分地含蓄,(过于含蓄的文章,如果没有一些背景的提示,如果不能很仔细地、透彻地理解文中关键性语句,是很难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例如鲁迅的文章《雪》,文章设计了以下的问题。

9小题(按试卷总题的序号)填表题,题目提示清楚,依据第4自然段内容答题,那么学生看清提示,只要注重第4自然段,从本段中选择内容,在所给表格中按要求去填写即可。其实本题设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提炼关键词语水平,所以依据表格中的要求,其实也是提示,再根据内容来答题,很容易。由此可看出,平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内容中找到关键词语的水平,也是把握住内容重点的关键因素之一。平时教学中,特别是写文章,它由几件事构成,那么概括事件训练如有一种从文中提炼关键词,组成句子,概述事件名称,就是这种水平的培训。又如写景文章中的景色的特点的概括,也是这样的水平的训练。如果平时老师增强对学生在这方面指导,或学生在语文素质较高的同学协助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此类练习,就能大面积地培养学生的此种水平。

10小题,设题之意图把握:“太阳花”的特征。对事物特征的总结:大致有两类方法,一曰:读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体会,自己用恰当的词语实行归纳;二曰:依据内容上现成的词语,实行概括,其实也是一种关键词提炼的训练。“太阳花”的特征有两点,学生答出一点居多,答出完整的答案,极个别。这说明学生在对片段内容把握不不错,就整体内容的把握显得水平不够。一篇文章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之分,如何把握主要内容呢?平时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训练。比如,在训练概括一篇文章大意时,就是这种总体概括水平的训练,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应由浅(简单的内容概括)到深(复杂的内容概括或长文内容概括)语文《基训训练》中练习题有这样的训练,上课经常提问的问题也就是这样的内容训练。训练时,要照顾学生语文水平层次,这样学生的总体概括水平就会提升。当然在练习中,学生往往对主要内容概括有遗漏,这作为学生水平应是正常的,大致把握好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慢慢地、持续地训练,学生的这种水平就有了。

11小题,设题意图其实是赏析句子及关键词表达效果。这样的题目,学生平时比较怵,为什么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同学生在一起交流时,学生遇到做这样的题往往心中无底,有时甚至“狗咬刺猬,无处下牙”。一讲到欣赏、评析,学生就认为课文中文章,均是知名的作者所写,恐怕语句内容藏有无尽的奥妙。当然在内容遣词造句上,无处不好。但要说它好,具体好在什么地方就不知道了。有的老师也仅仅就着试题,拿着答案,照本宣科,学生也是记下了,但不理解,学生仍处在云山雾海之中,懵懂不已。我在改这题时,绝大部分学生答的答案笼统。平时在教学中老师要吃透这类词的本质,在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要分析:此句或句中关键词它针对景物什么特征,句或词表述出景物怎样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有没有使用修辞,表达效果如何,大致的答题思路就是如此。平时训练时,老师先要在提问中分步训练,然后将几步统一,这样大致大功告成。最后总结:所谓表达效果,所谓赏析——不就说出句子或词语用得如何如何妙吗?本质是你写景描物,只要将其特征表达清楚了,让读者读文章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其形象,你写的句子,用的词就是最美的,表达效果就是最好的,你也是“家”了,老师不要在此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吓人。

12小题,设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写作技巧知识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属表达方式类知识点。在写景物的文章中,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写作技巧,因描写景物才具体,生动形象,才能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所以在应用描写时要充分地了解什么是描写,特别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所描写的事物的特征(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实行细致地描述,使景物特征尽量具体形象起来,这就要作者平时对景物仔细地观察,认真的体会,才能在描述时将物形象写得真切。读者也应如作者一样多留意景物特征,也应做到仔细地观察,认真地体会,景物深入到自己的心灵之中,平时多写日记加以训练,才能在阅读作品时比较准确地把握原作内容,这样便更好地对作品内容作准确的理解,侧面描写,即是从侧面,对景物实行多方位的描述,它能够应用多种修辞手法,以烘托景物,使景物特征更生动形象,描写表达方式,平时在教学中训练此种水平比较多,如让学生观察景物,然后写一段描述性文字,并将观察到的景物特征描记下来,那么写人的文章中已侧成描写人物特征的内容更多,此种训练方式多,内容也易找,但描写写作技巧不成熟的学生还是难以把握,所以只有多训练,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拔,才能让绝绝大部分学生了解、掌握,才能很好地阅读文章,读懂、读透内容,自己才能更好地去使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以达到自己作文表达效果更美好。所以,以描写知识的理解、应用,针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本道题有很多学生答题,选择内容不准确,特别是遗漏的内容比较多,看来在平时教学中不但有这方面训练的数量,更要有这方面训练的质量,才能训练好学生的这方面的水平。

13小题,设题意图是考察学生的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方式大致


分为两类,一类是含义含蓄,要依靠读者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句子所在语段,联系上下文来自己确定归纳出句子含义;另一类句子的含义的确定,来自于课文内容中的相关语句联缀而成,完整的句子,就是从文章内容中找出并归纳,相对来说第二类容易解答一些,不论哪类形式,读者必须立足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依据语境才能准确确定此句的含义,平时教学中重点训练学生的第二种形式解题水平,也就是培养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文章水平,在跳读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然后加以归纳。平时训练中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某文章内容之后,然后依据内容选择练习题中所需的内容信息。此类题难度是比较大的,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本题准确率比较低,所以平时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水平还须下大功夫,特别是第一类的含义比较含蓄的,平时教学时,教师要由浅入深地去引导,使学生在一定练习量的基础上,基本能达到对问题的准确解答。

综上所述,写景散文在本次中考考查中,设题内容覆范围比较全面,且能由浅入深,让学生能答好,又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层次性。本次中考考卷,让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这类文章中反思颇多。虽然,本文仅仅就一些习题来分析,范围窄,但写景抒情,托物喻理,托物言志,这是同远大于异的文章,它们在表达技巧上有基本上相同点,所以教学这类文章的大致思路应该是:抓住文章对景物的描写的所有内容,一定要把握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这是“表”“表”不弄清楚,去让读者去理解“里”,怎么能行呢?“里”就是在充分理解把握景物本身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展开自己想象联想。合理地将景物中所含的作者抒情的情感或作者借这个物表达的道理,或托这个物表明作者自己的志向,比较准确地揭示出来,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作怎样的铺垫、引导是训练的重点,具体零散的训练,在解析中考试卷中每小题时,我已有一定的交代,不再赘述。

以上反是个人的在教学中积累的一点体会,粗糙之处难免,希望本文能给予人们一定的启发,这正是我所希望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5104f4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