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伐竹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戕竹记 欧阳修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 川①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 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山令: 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 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 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 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 云:“不作无益害有益②。”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③。”天子有司所当朝夕 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 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 “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 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坐:因为 B. 简历芟养,率须谨严简:挑选 C. 亡公私谁何亡:灭亡 D. 上益笃俭益:更加 2. 翻译下列句子 《论语•学而》:“道千乘 A. 且戕且桴,不竭不止一一 B. 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3. 填空: ① 文章从题前落笔,先写洛竹之,洛竹之利,之美,主人之好客,言简意赅 地展现洛竹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② 文章的第二段,先写的时间,再写戕竹的行为,最后写。 4. 最后一段是议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由此生发了什么道理?找出原 文句子作答。 答: 5. 文章的标题为《戕竹记》,但第一段却不写戕 ( 砍伐) 竹,说说第一段与第 二段的联系。 答: 【答案】 1.C( 通“无”) 2. A 一边砍伐,一边装船 ( 运走) ,从不停止。 B老百姓看不出一点惋惜的样子,因此知道这是因为他们被官吏所逼迫。 3. ①盛,洛竹②戕竹,结果 4. 主要的观点是:“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生 发的道理是:“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5. 第一段写洛竹之盛、之经济价值、之栽种不易、之观赏作用,意在为下文 的戕竹作铺垫和反衬。 【参考译文】 洛阳竹子最多,篱笆、苗圃里边竹子像棋子一样杂错生长。包箨(偏偏包着 的竹笋的皮)榯笋(竖立的竹笋)的盈利,每年高达十几万缗钱,和千户侯的俸 禄差不多,名气仅在渭川(《史记•货殖列传》:渭川的千亩竹子,禾I」润和千户 侯相等。)之下。但是种养竹子,要挖水沟,增肥土壤,挑选好苗,铲除杂苗, 都要小心严谨。家家都有闲置的小书斋、房屋在竹林下,有客人想要欣赏,就乘 小轿进来,不论竹林开垦多大疆域, 都不会受到责怪(指百姓可以随意种植竹林, 也不会因边界问题发生争执) 。所以这里的风气很有名, 种竹子成了大家都喜欢 做的事。 壬申年秋天, 官差们手持镰刀斧头, 不论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边砍伐边做成 竹筏,不砍完不罢休。官府下令:有敢私自隐藏一棵竹子,不上缴国家急需的, 为官府服役就是怠慢,最为臣民就是悖逆。就这样几天以后,土地光了,园子秃 了,人们的表情中没有显露出吝啬的神色,因此知道这里的百姓急国家所急。 啊!古人砍伐山林,收集木材、芦苇,自然生长的好的东西,一定要弄到宫 室,使他们有所作用。 如果不采集它们就叫做浪费, 采集它们没完没了就叫做暴 殄天物。如今没有广建殿宇,百姓的赋税也削减了;皇上更加注重节俭,没有扩 大宫殿、修建苑囿的奢侈。朝廷采集的用度材料,没有不任其朽烂的,但是一遇 到非常情况,还是收敛财物没有节制。有居心的人营造祠庙太过分了! 《书》不 是说了吗:“不作无益的事,以免损害有益的事物。”又说:“君子节俭用度, 关爱别人。 ”朝廷的有关部门应该整天思考, 恪守做官和治国之道, 不能有所闪 失。推广来看,砍伐竹子的事还仍是小事呢。 3. 文章第一节, 首句“樊圃棋错”写竹子之多, 第二句“岁尚十数万缗, 坐 安侯利”写竹子的利润之高,再次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 宾欲赏,辄腰 舆以入”写客人欣赏,是侧面写竹子的美丽和风致。 4. 文章由记事而评论,最后上升到为官之道。至此,事已记过,理也说透, 文章到“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似乎可以结束了, 出乎意料,作者又再加生发一一“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奇峰突起,境界 大开。原来“戕竹” 一事,只不过是用以折射大千世界的一面小小的镜子。 点晴 结穴,戛然而止,是所谓实处还虚。大千世界,古往今来,究竟有多少大大小小、 形形色色的“戕竹”之事? 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谋篇布局的体悟能力, 一般的,“记”这类文章, 前面的记叙和描写都是为了后面作者要阐发的观点或者要发表的议论做铺垫作 用的。典型的例子是初中《岳阳楼记 》 文章先从竹子落笔,先写洛竹之利,养竹之艰,竹林之美,主人之好客,言 简意赅,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洛阳竹林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有极高的观赏价 值。这就为“戕竹”一一一场灾难的到来, 作了有力的铺垫和反衬。第二节正面 写“戕竹”。 也为下文的议论做好必要的铺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867b0c5d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