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太多了吗-杨宝明

时间:2022-08-12 08:0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大学生太多了吗?

杨宝明 博士 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大学生就业困境频频出现于新闻媒体,然而企业却宣称面临人才瓶颈,关键在于现行教育体制未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鲁班软件为建筑业大学职业发展做了积极探索,为行业新人搭建成长平台。 春节过后,各种媒体的热点新闻聚焦在大学生招聘会上,挤爆的现场、无奈的脸孔充满视频、媒体图片,特别是看到许多农村大学生父母含辛茹苦供孩子上大学,最后连工作都难找,不禁令人心酸。2009学生就业率如此地不乐观,就连向来比较看好的建筑类专业,今年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这样的状况,是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所致吗?应远非主因。十多年的中国大学教育,规模由60余万扩展到600余万,伴随而来的是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生产出的很大部分产品——“人才”(大学生),不仅



1




专业能力不合格,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更是不合格。不合格的人才产品,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旺盛需求,这才是问题的真相。

中国的大学生太多了吗?根本不是。真相是:“人”哪里都多,“人才”哪里都缺。严格说能帮企业做事赚钱的人才,哪怕是在目前经济危机的局面下,没有哪个企业不缺的。许多企业是在裁员,但所有老总都在想办法找有用的人才,就是跨国企业微软、Google,没有不喊缺人才的,中国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中国人才市场的真实状况是:需要人才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不合格的“大学生”找不到就业岗位。 更严重的问题是招不到“人才”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不高,一般企业不会对新人(应届大学生)有很高的专业能力要求,企业要求有很好的职业素养、勤奋、积极、融入企业文化,有合适的价值观,而现在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是让用人单位最苦恼的,用人单位对从头开始塑造做人的道理、职业精神,是最感到头晕的,这些本应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中完成。

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其实是中国现行教育体系的失败。失败在两方面:一是专业能力与行业需求差距较大,知识不实用,就是大中专、高中职教育还大都沿用大学的教学大纲,离实践甚远;二是学校送出来的职业新人,职业素养、价值观没能塑造好,人生观、职业规划都是迷茫的,具体表现为有的在岗位上不能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做基础工作,好高骛远、心态浮躁,做不了几个月基层工作,就觉得怀才不遇,抱怨环境、上司、企业,觉得自己应赚更多的钱,提升得更快。大学生总是成为传销受害主体,也是这种毛病的一种表现。有的在岗位上过于消极,得过且过,或靠父母啃老,或靠企业维持生存,不求发展。这是不合格人才的两个极端,现在学校出来的这两类人多了些。中间型踏实苦干,脚踏实地,有良好职业素养、团队精神,特别是有良好人生价值观、职业观的比例小了些。

这个责任首先是学校的、社会的、家庭的,中国社会近二十年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合适终导致不合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校也就教了些不切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如何做人,如何确认合适的价值观没有教给他们,这是中国整个社会教育体系最失败的地方。当然青年学生从离开学校的第一天开始就应意识到必须自己承担责任了,在美国一个青年18岁后靠父母养是不可想象的,会被人瞧不起,自己也会觉得耻辱,而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其实是带上一个无期徒刑了,这确是中国父母和社会的悲哀。这些问题带给企业后,让企业痛苦万分,一个中国企业老总要比美国企业老总难做得多。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的转变,已无法靠经济形势的好转来解决了,即使2008GDP增长率10%2009GDP8%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高经济增长率,就业问题还依然突出,GDP低于7增长,中国大学生该怎么办呢?而这样的经济局面我们又该如何准备呢?我们须从改变教育机制开始,完善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职业素养塑造开始,难的是这又不是学校能完成的,而应是整个社会的工作,需全社会的配合才能成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考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把青年培养成功了,国家的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作为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企业,并为众多企业服务,深谙当前职业新人遇到的困境,鲁班软件近年为本行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尽了一份力,如鲁班D校、鲁班工程造价零距离特训班就是这样的一种努力,提出了“实战零距离、就业零距离”的办班口号,试图把鲁班软件这个平台办成鲁班大学,成为一个普及建设高科技、让行业新人成长更快的大平台,这一直是鲁班人的一个理想。为建筑企业、学校、学生创造中间成长平台,我们为此自豪。“实战零距离”不仅是提供实战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在于职业素养、合适价值观的培训,让职业新人懂得吃苦精神、纪律、团队精神、坚持精神。在多个学校几期特训班下来,效果很好,帮助一批青年学生除加强专业基础,学到更重要的知识以外,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有的学生甚至感言,在校三年,还没有这三周学到的多,成长的多。很多用人单位纷纷向鲁班要人,并送新招员工进鲁班D校、零距离班学习。

发表于《造价师》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8faa6d1eb91a37f1115c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