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教材“以”字的用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语文教材文言文单元中的“以”字有很多,“以”是文言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虚词,“以”字也是高考必考的虚词,所以,在这里我们将本单元中涉及“以”字的内容摘录下来并做相应解释。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8版中对“以”字的解释是:①用。屈原《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率领。《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③认为,以为。《战国策•齐策一》:“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④原因。《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⑤介词。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又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便”。《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伐宋以救郑。”【是以】因此。《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基:基地。)⑥介词。用。《韩非子•难一》:“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子:你。陷:戳穿。)⑦介词。凭借……身份,按照。《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郎:官名。月氏:古国名。)《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举人费言。”⑧介词。在……时候。《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⑨连词。用法相当于“而”。《国语•晋语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狐偃:人名。惠:通“慧”。聪明。)⑩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如“以上”“以东”。○11通“已”。已经。《史记陈涉世家》:“固以怪之矣。 我们在讲授时常给学生介绍如下知识: 一、作介词。“以”作介词是其最常见的用法,情况也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可译为“用”、“拿“、“根据”等。 2.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作“因为”、“由于”解释。 3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 二、作连词,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表目的时,有点像现代汉语里意义很虚的“来”字;表结果时,有“以至”的意思。 三、作副词,同“己”。 四、助词。和“上”、“下”、“东”、“西”、“往”、“来”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范围等,为现代汉语沿用,可以不译。 《烛之武退秦师》中以字有7处,具体内容及用法如下: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介词,因为。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介词,用、拿。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连词,来。4、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来。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连词,来。7、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荆轲刺秦王》中以字有多处,具体内容及用法如下: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介词,把。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介词,因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介词,用。5、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来。6、使工以药淬之。介词,用。7、以试人,血濡缕。介词,拿、用。8、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通“已”。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这里有个固定格式“所以……者”表示……的原因,在句中作主语,谓语部分是对主语中的动作行为发生原因的解释,主谓两部分是前果后因的关系。10、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来。11、不敢兴兵以拒大王。连词,来。12、使使以闻大王。介词,用、拿。1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介词,根据。14、以故荆轲逐秦王。介词,因为。1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连词,来。16、而乃以手共搏之。介词,用。17、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介 词,用。18、遂拔以击荆轲。连词,来。19、箕踞以骂曰。相当于“而”,表修饰。20、事所以不成者。固定格式“所以……者”表示原因。21、乃欲以生劫之。介词,用。22、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来。 《鸿门宴》中以字有11处,具体内容及用法如下: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连词,来。2、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把。3、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因为。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连词,来。5、寿毕,请以剑舞。介词,用。6、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介词,拿。7、请以剑舞。介词,用。8、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拿。9、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相当于“而”,表修饰。10、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来。11、项王未有以应。介词,用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4c40ad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2.html